第14章 玉牌之谜(2 / 2)
公元前二二八年秦灭赵国,被秦国觊觎已久的和氏璧最终还是落入秦国手中,不幸的是和氏璧自此从历史记载中消失了,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和氏璧制成了传国玉玺。
传国玺自问世后,就开始了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
相传公元前二一九年,秦始皇南巡途中,所乘之船行至洞庭湖时,突然乌云密布遮天蔽日风浪骤起,眼见一船之众即将覆没,始皇便抛传国玉玺于湖中祀神镇浪,方得平安过湖。离奇的是过了八年后,当秦始皇出行至华阴平舒道时,有一位老者拿着玉玺站在路中央,让始皇侍从将此玺还于祖龙,祖龙是嬴政的另一个称呼。说完老者就不见了踪影,传国玉玺自此复归于秦。
秦国灭亡后,亡国之君子婴将传国玉玺献给了刘邦。
刘邦建立汉朝荣登庙堂之高君临天下,佩戴此传国玉玺,并且珍藏于长乐宫,成为至高无上的皇权象征。
西汉末年皇帝刘婴年幼,玉玺由孝元太后掌管,王莽篡权命安阳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玺,遭太后怒斥并掷玉玺于地被摔掉一角,后以金补之从此留下瑕痕。王莽败后玉玺几经转手,落到汉光武帝刘秀手里,并传于东汉诸帝。
东汉末年十常侍作乱,少帝仓皇出逃来不及带走玉玺,返宫后发现玉玺失踪。后经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江东孙坚在废井中得传国玉玺,视为吉祥之兆做起皇帝美梦。军中有人将此事密告袁绍,袁绍闻之扣押孙坚之妻,逼其交出玉玺。后来袁绍兄弟败死,传国玉玺复归汉献帝。
三国鼎立时期,玉玺属魏,三国一统玉玺又归晋所有。至西晋末年,北方政权朝代更迭频繁,传国玉玺被争来夺去。
隋唐时传国玉玺仍为统治者至宝,至后唐废帝李从珂被契丹击败,持玉玺登楼自焚,至此下落不明。
穆昊珵早就忍不住了,兴奋的说:“我的天啊!和氏璧不会被天阙门的祖师爷从哪个墓里给盗出来,后来因为分赃就给切成五块了吧?”突然又变成很遗憾的口吻说:“真要那样可就是暴殄天物了啊!”
金洺也不无可惜的摇头说:“是啊,那样的话确实可惜,历史名器落得四分五裂的下场。”明显对天阙门祖师爷的做法感到不解。
“具体原因我也是听我父亲所讲,说是天阙门创始之初就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穆云天接着讲起来。
天阙门创始之初,就定下第一条门规,盗墓所得财物无论多少皆要平分配,任何人不可多得多占,当时的成员基本都是自家的亲戚好友,知根知底之人,这也是为了天阙门能够长期久远的存在,所谓水至清则无鱼,每一个人没有了私心杂念,人人平等物物均分自然皆大欢喜。
天阙门成立之后,共有五位知根知底志同道合的有亲戚关系的人加入,也都知道是为了倒斗发大财。天阙门盗的第一个大墓是在洛阳徽陵以南的位置,墓主就是被契丹战败后,怀抱传国玉玺在玄武楼自焚而死的后唐废帝李从珂,名为帝陵却无任何陪葬之物。后来在烧焦的干尸怀中才发现了面目全非的传国玉玺,所谓贼不走空,第一单不能空手而归,回去打磨破损和烧灼之痕后,形成了一块方形玉石。
此时祖师爷才发现了此玉的特别之处,居然隐隐泛出蓝幽幽之光,有人提议这是天阙门第一单买卖,不如把玉平均分配切成五块,做成玉牌每人一块作为信物,也算作天阙门的令牌,大家都表示赞同,如果再镶上各自生肖,也算是和梁山好汉一样排座次了。
这五人属相分别是猴虎鼠蛇牛,于是就有了最早的长幼顺序,也为后来天阙门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这些都是传说,是否真实有待考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