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全民一统共识!】(1 / 2)

加入书签

万事开头难!

嬴政在历史上能被称作千古一帝,华夏始皇,就是因为他奠定了从零到一的一统制度框架。

但是对于一统的全民共识,却并不是嬴政达成的。

只能说嬴政开了个头,直至汉武帝以后,华夏九州才算真正拥有了一统共识的民意基础。

那么这有什么区别呢?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便是……

后世明太祖朱元璋开办第一场恩科之时,上榜的全都是南方举子!

当时直接就把刘伯温吓得虎躯剧震!

怎么?

只有南方举子上榜!

是否代表着大明只有半壁江山?

老朱那肯定气的眼珠子都红了!

负责恩科的名儒宋濂差点没吓的晕过去。

没办法。

后续只能再专门为北方举子增设一场补考。

综上。

南北分榜的惯例便流传了下来。

包括现世的每个省、市的分数线都各有不同,非常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往往分数线会低上一些。

这都是为了在教育和政治层面,尽可能保证阶层流通途径的公平、公开、公正。

同理。

大秦现在也得这么搞……

弃中原于不顾。

就等同于迟早会失去江山半壁!

相比之下。

明朝就要舒服很多。

一统的全民共识早已深入人心。

半壁江山是绝对的忌讳!

可大秦不一样。

表面上确实是一统了,但实际上关中与中原之间的对立非常严重。

顾得了一方。

往往就顾不住另一方。

给中原人入仕的机会。

关中民意势必沸腾。

怎么办?

就当真没办法了嘛?

此刻。

餐桌上的所有人,都本能的把目光再次聚焦在了许尚的身上。

“咳咳!”

许尚清了清嗓子,道:“首先老夫要明确一点,给陵邑子弟入仕的机会,并非老夫一拍大腿的灵光乍现,也不是刻意偏袒中原余贵,而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陵邑子弟可入仕,中原百万余贵就肯定有一大批人愿意主动入关中,毕竟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这便很好的解决了前期迁徙中原百万余贵的难题。”

“同时,陵邑子弟中若有好苗子,那就理应为我大秦所用,曾经孝公的招贤馆,不也是吸引来了诸多中原外客干才,还有商鞅变法强秦!”

“最后,若想要造就真正意义上的一统,就不能仅仅只是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等,这些都是制度层面的!”

“还有更加重要的【全民一统共识】……这得从政治、经济、军事、法制、文化、交通、商贸、教育、舆论、历史共性等等方面,多角度、全方面的把中原和关中紧密相连!”

……

关中和中原的割裂、敌对,是历史遗留性问题实在太多。

比如杀神白起活埋四十万赵人。

斩首记功制度下的大秦锐士,极尽残暴,恍若茹毛饮血的刻板印象等等。

这些事儿不会因为大秦实现了一统,就随之消失不见。

恰恰相反。

仇恨和偏见,如果不主动去消弭解决,便会代代相传。

因此。

这种时候,许尚就只能否决掉关中万民的赢家通吃之心态。

造就一统。

并非为了压榨中原!

而是得做大蛋糕,加速华夏文明的发展……

当然。

究竟要怎么做大蛋糕,今天肯定讲不到了。

许尚还得继续完善他的升级版陵邑制度。

“夫子说得好!!”

嬴政沉声道!

过往他对九州一统并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概念。

现在许尚提出了【全民一统共识】,还有多角度、全方位的连接中原和关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