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信仰 一(1 / 2)

加入书签

苦心思考之后,还是觉得就这样写下去吧,以后的章节之间我会逐步的修改,使故事和人物逐渐丰满起来.

~~~~~~~~~~~~~~~~~~~~~~~~~~~~~~~~~~~~~~~~~~~~~~~~~~~~~~~~~~~~~~~~~~~~~~~~~~~~~~~~~~~~~~~~~~~~~

或许那些不是希望之神信徒的人会感到难以理解,伟大的信仰创造者,迪卡凯恩,经常问他的信徒一个问题:信仰,给予了你们什么?然后,他的信徒的答案往往是:信仰,给予了我一切,包括灵魂的洁净.-----摘自诗人梵阿古所撰写的《伟大的魔法导师爱德华.斯蒂费尔德回忆录》。

沙漠没有要塞,卡尔斯塔的特的人民永远相信,这浩瀚的沙漠,就是要塞。

沙漠的人民从不惧怕战争,他们总是说:“嘿,战争会比一场沙尘暴更为可怕吗?”

但是,事实上,这并不说明,沙漠的子民已经狂妄到无视这场战争的程度,在沙漠中的一些颇具规模的城市中,这些城市,实际上就是连接了整个沙漠的要塞,在这恶劣的环境中,构建起一个具有规模的城市,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的沉淀,因此,这些城市,对于沙漠子民来说,不到关键时刻,是绝对不能放弃的。

况且,这些城市还是沿途军队的重要补给点,在沙漠里,你不能期盼眼前时刻会出现一条能够解决你干渴的河流,只有在这些具有规模的城市,在深井中,才会有着混着泥沙的水。

熔炉的火焰翻腾着,大家似乎已经分不清是即将完结的夏天最后的余热,还是火焰的温度,但是,即将到来的战争,却使每个人都热血沸腾。整齐的制式弯刀整齐的码放在蓬布之下,闪着寒光,手艺最好的铁匠,还会为这弯刀烙印上自己的名字,盼望沙漠最勇猛的战士,能够使用这把兵器,将敌人的尸体永远埋葬在沙漠中。

无数流浪的队伍,被征集在了一起,篷车上装满的是整齐的制式弯刀,队伍统一的带着这些兵器,向战斗即将开始的前线运送。跟随着这些队伍的还有无数的年轻人,他们既是为了保护这队伍,又是为了奔赴前线。

存在于沙漠的佣兵团,也纷纷就近驻扎在城市中,沙漠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了庇护,那么,在沙漠即将迎来危机的时候,他们毫不犹豫的站立在沙漠的一方。

在这纷乱的时刻,一个信仰,却悄悄的出现在众人面前。

靠近喀黎斯的城镇上,许多面带风霜之色的落魄吟游诗人,就像突然焕了新的生命力一样,纷纷用着自己创作的最为饱含激情的诗词,歌颂着一个伟大信仰的即将兴起,这些吟游诗人往往念颂完歌颂的诗歌之后,还没等众人完全明白过来是什么的时候,就已经收拾行李,开始赶往下一个目的地,他们丝毫不在意,这慷慨的演说给他们带来的收入。甚至,一个极为年老的吟游诗人,在接到一枚银币时,他坚定的摇了摇头,将这枚银币归还给了这个善良的人。

“愿希望之神赐福于你,为神灵传达信仰,这本身,已经不能用金钱去衡量他的价值!”老吟游诗人颤抖的声音响在众人之间,他的脸上似乎带着某种圣洁的光辉,在众人的注视中,他默默的收拾了行李,艰难的跨上一匹老骆驼,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

吟游诗人的复苏时代!

史书记载,在大6上第一个信仰流传时,正是依靠传教士的漫长旅行,才使这信仰能够展露在世人面前,并被世人所接受。这说明,在一个信仰展的时候,宣传的作用是何等的巨大,爱德华与狡猾的迪卡凯恩早就在这个计划的细节上达成共识,那如流水一样散到这些吟游诗人手中的金币,足够令这些诗人重新燃烧起激情,他们可不管他们歌颂的是什么,在他们想来,信仰,远远没有金币来的实惠。

而信仰展的第二步,则需要一个震撼人心的神迹。

大6光辉历六四七年,位于喀黎斯镇的希望之神主殿落成,在落成之日,所有在喀黎斯的人,全都感受到了那神迹降临的一刻。

当天傍晚,夕阳还未完全消逝于远处的地平线上,喀黎斯镇却突然迎来了黑夜,然后,在众人的惶恐之中,刚刚落成的希望之神主殿却突然冒出明亮的光芒,起初,这光芒微弱,但是却坚定的撕开了黑暗,接下来,这光芒越来越强烈,直到清晰的照耀在每个人的身上之后,众人却突然听到莫名的欢歌声,在这欢歌声中,无数人感到内心是前所未有的宁静,就像倚靠在神灵身旁一样,接着,威严肃穆的话语声响起,所有人都听到了这震撼心灵的声音,虽然,他们不懂话语中的意思,但是,他们都热泪盈眶,纷纷的朝着显露了神迹的希望殿堂跪拜下去。

喀黎斯的人,永远不能忘怀那一刻。神迹整整持续了十分钟。

在展露神迹的希望之神殿堂里,地面细密繁杂的纹络看起来就像水流的痕迹,这些痕迹里带着微弱的白光,这整座殿堂,实际上是爱德华耗费了巨大精力所苦心安置的一个阵图,借助这个阵图,他和约修两人才能勉强支撑这个强大的精神系法术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但是,仅仅是这十分钟,已经足够为这新兴的信仰蒙上神秘的色彩。

爱德华与约修一脸苍白,他们几乎消耗了全部的精神力,两个人本来躲藏在希望神殿不远处的一个阴影里,现在,这个法术一完结,他们马上躲进另外一个殿堂里,依靠冥想,恢复着自己消耗的精神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