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 一场计谋(1 / 2)

加入书签

巍峨的正阳门宽大而又厚重,历经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之后,依然坚挺着,从太祖皇帝到现在已经历尽了四十年,前朝吴顺弟修建而成,后经个贷皇帝的加宽加厚才有了现在的模样。

正阳门下的伍德校尉正在而后一群兵丁闲扯,午后的阳光渐渐开始暖了起来,昏昏沉沉的睡意一阵阵袭来,如果不是在皇宫里当差,恐怕要和各地的哨所一样,现在已经找了没人的地方呼呼大睡。

人人都想在皇宫当差,其实在这里远没有边缘地带自由,晋绥城遍地都是官,处处都要小心处事,这样一来自然是比在边关当差辛苦些。

正当这些人抖擞着精神看着城门的时候,远远的便看见有两匹马一路朝着这边狂奔而来。

这些兵丁一看这阵势自然是连忙摆好手中的长刀把手在城门口,阻止马背上人的进入。

随着一阵阵的嘶鸣声,骑在马背上的人紧紧的拉住缰绳,待马匹安静后方从马背上跳了下来。

来人朝着伍德校尉说道:“快快打开城门。”

伍德校尉看了来人一眼收起手中的大刀说道:“你是谁?你难道不知道这城门是不能随意闯进去的吗?”

来人心中焦急哪里还有工夫和他一般废话,不等伍德校尉说完便从怀里掏出一个令牌在伍德校尉的眼前一亮,然后不等伍德校尉看清楚便又重新收回到了怀中。

此时的伍德校尉看到令牌后哪里还敢怠慢,连忙转过身子招呼地下的人赶紧打开城门,他自己则低头哈腰的对着亮令牌的人是好一阵鞠躬。

那人也不理他,跳上马背又继续朝前面赶路去了。

有个兵丁望着这绝尘而去的马匹,满脸疑惑的问伍德校尉道:“这来人是谁啊,怎么竟然有这么大的阵势。”

伍德校尉苦涩的笑了笑说道:“这是王爷府里的人,现在别说是我们这些小兵小虾的得罪不起。就连当今的圣上在看到王爷的时候还要说尽好话呢,你以后机灵着点,这在晋绥城当差可比不了别的地方,你以后说话可要小心着点,不然的等你掉脑袋的时候你都不清楚是怎么掉的呢?”

伍德校尉的这番话自然是唬的那兵丁是一阵手忙脚乱,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伍德校尉见这兵丁被自己吓得也够呛了,这才收起严肃的神情说道:“好在人家也没说什么,这次就算了,只是下次若是再遇见这样的事情你可要小心点了。”

兵丁郑重其事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我记下了。”

还没等着兵丁好好的把伍德校尉刚才说的那番话好好的消化一下的时候。又是两匹马飞奔而至。

兵丁远远的一听又是马蹄声响,还不等伍德校尉吩咐他就率先把城门打开了。

正当章季轩和江涛骑着马匹赶到城门口的时候见城门敞开,章季轩不由得心中一喜。今日倒是奇了,往日里他每次要过城门的时候若是不好好的解释一番,然后指明自己的身份这些看守城门的人是不会也不肯这么利索的给自己开城门的。

今日倒是好,还没等自己走近,就已经把城门打开了。看来这换了身份就是不一样,好歹他现在也是大齐的苏州史,这样的身份自然是别人想巴结都巴结不来的肥差,只是这样好的事情陛下又如何会这般轻易的答应自己呢。

章季轩边想这个问题边快马加鞭的朝着皇宫走去。

兵丁见章季轩和江涛很是顺利的过了城门长舒了一口气,他见章季轩和江涛他们走远方把城门关上。

站在一旁的伍德校尉此刻却是黑着一张脸紧紧的盯着一脸得意的兵丁。

兵丁见伍德侍卫盯着自己看,心里难免有些发毛。说话也变得底气不足,他犹犹豫豫的说道:“您这是怎么了?难道刚才我放出去的那两个人欠了您银子不成?”

伍德校尉就爱你兵丁说出这样的话,气的恨不得七窍流血而死。他愤怒的说道:“你娘的知道个屁,你把我刚才教给你的那些都当成耳旁风了是不是?你问都不问一句就把人放进去,万一你放进去的那些人是坏人会对陛下不利,我看你到时候能有几个脑袋够掉的。”

伍德校尉的这番话让兵丁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他就不懂了怎么一会不让问话就放他进去。而有的又要问话呢,这绕来绕去的实在是让人晕的慌。兵丁想到这里一脸的灰败色,若是真的有一天他因为这件事与别人有了争执或者被砍头的话那岂不是太吃亏了。

兵丁小声的嘀咕道:“早知道在晋绥城当差竟然是这幅样子,那倒不如我还去边关来的实在些。”

伍德校尉见兵丁生气,自己也心烦意乱的说道:“若是当初你觉得在边关待着好我不跟你争执,可是现在呢难道你就没有发现,现在在晋绥城暂时是最安全的地方,若是你此刻去边关的话只怕你早就一命呜呼了。”

兵丁垂头丧气的一句话也不说,任由伍德校尉在旁边一直劝说也无济于事。

翌日一早,秋锦瑟收拾好装扮便早早的起床去前厅向秋蕴海和卢淑珍请安。

卢淑珍望着气色略微有些好转的秋锦瑟说道:“看着你前些日子一副精神不好的样子,我还一直在想着让厨房里给你多熬制一些安神汤呢,今日一看你的气色倒是比往日好了许多呢,你今日想吃些什么,我去吩咐厨房给你做来。”

秋锦瑟说道:“大娘您就别忙活了,前些日子可能是猛的一下子换床睡有些睡不惯罢了,现在好了我已经没事了,昨晚身子倦怠所以才没能和大娘一起守岁,大娘不会怪我吧。”

卢淑珍笑着说道:“怎么会怪你呢,再说这守岁不守岁的都没有多大的关系,一会你就留在这里和我们一起吃吧,我就不让厨房送到你房间里了。”

秋锦瑟点点头说道:“大娘您快别这么说。咱们原本就是一家人,自然是吃饭要在一起吃了,哪能还要摆到房间里一个人吃呢?”

她们三人正说话的时候,秋云裳和息墨两人倒是难得一起过来。

息墨见秋锦瑟站在卢淑珍的旁边,只是瞥了秋锦瑟一眼便站在了秋云裳的身后。

秋锦瑟见息墨如此反常也没有多问她缘由,只是站在那同秋云裳说了好些吉祥话罢了。

待早膳用过后,秋锦瑟便拉着息墨走出了房间,她把息墨扯到一片人少的地方说道:“息墨,你今日事怎么了,是不是因为昨天的事情你生我的气了。若是那样的话我向你赔礼道歉,我就是这样的性子,你还别太放在心上。”

息墨望着秋锦瑟声音沙哑着说道:“没有。你想多了,我才不会因为这些小事生你的气呢,我只是觉得既然你不想回去那我就一直留在你的身边照顾你,感情如饮水冷暖自知,或许在我们这些外人的眼里你和少爷若是分开实在是可惜。可是若是站在你的立场上想想的话便觉得若是和少爷分开也是最好的选择。”

秋锦瑟见息墨终于想明白了自己的苦衷,可是欢喜,只是眼泪却不受控制的流了下来。

秋锦瑟握着息墨的手说道:“这世间恐怕能够懂我心思的就只有你息墨一个人了。”

秋锦瑟和息墨两人又说了会子体己的话便携手在院子里散起了步。

秋云裳远远的提着裙摆便走了过来,她拉着秋锦瑟的手说道:“锦妹妹,反正你今日也没什么事情,你不妨和我一起听嬷嬷讲宫里的事情好不好。”

秋锦瑟见秋云裳说出这样恳切的话也不好弗了她的意思便点点头答应了下来。

息墨见状在旁边掩着嘴角。望着一脸迷茫的秋锦瑟笑道:“你还不知道吧,这大小姐是想让你去替她呢,上一场我还不是上了大小姐的当白白的在嬷嬷的面前被挨了好久的骂呢。我劝你还是不要去的好。不然到时候若是被嬷嬷给骂出来的话,你脸皮这么薄可定是要红到耳根的。”

息墨说完这话又笑了笑,她的这一笑自然是让原本答应去看嬷嬷讲宫里事情的秋锦瑟的心里打了退堂鼓,她犹犹豫豫的望了望秋云裳,一副抱歉的神情。

秋云裳肯定不依。她用眼狠狠得剐了息墨一眼说道:“你个促狭的小蹄子,惯会说这样的话。我上次是好意邀请你去的,若不是你在嬷嬷的面前使劲的说我的坏话,我又怎么会当场和你翻脸,再说了锦妹妹一向对我这么好才不会不理我呢?你说是不是锦妹妹。”

这下子倒是弄得秋锦瑟哭笑不得,她无可奈何的值得点点头答应了下来。

不过就是听嬷嬷讲宫里的事情哪里就那么可怕了,不过是去听她说话罢了,难不成这嬷嬷还吃人不成。

秋云裳见秋锦瑟点头答应下来,便得以朝着息墨扬了扬下巴,然后便拉着秋锦瑟朝着前院走去。

息墨见秋锦瑟都去了,也值得跟在她们的后面一同前往。

还未等她们三人走到前院的时候,便听见咿咿呀呀的唱曲子的声音。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以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烟淡兮轻云,香霭霭兮桂荫,叹长宵兮孤冷,抱玉兔兮自温,月明云淡露华浓,欹枕愁听四壁蛩。

伤秋宋玉赋西风,落叶惊残梦,闲步芳尘数落红。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

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栏。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已吩咐催花莺燕借春看。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好景艳阳天,万紫千红尽开遍。满雕栏宝砌,云簇霞鲜。督春工珍护芳菲,免被那晓风吹颤。使佳人才子少系念,梦儿中也十分欢忭。

湖山畔,湖山畔,云蒸霞焕。雕栏外,雕栏外,红翻翠骈。惹下蜂愁蝶恋,三生锦绣般非因梦幻。一阵香风,送到林园。似这等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秦淮无语送斜阳,家家临水映红妆。春风不知人事改。依旧欢歌绕画舫。谁来叹兴亡?青楼名花恨偏长,感时忧国欲断肠。点点碧血洒白扇,芳心一片徒悲壮。空留桃花香。

秋锦瑟听着这曲子扭过头看了秋云裳一眼。秋云裳耸了耸肩说道:“这便是嬷嬷教的音律,你去看看吧,说不定你会喜欢的。”

当她们三人站在屋子里的时候,唱曲子的声音也便跟着停了下来。

嬷嬷见秋云裳出现,收住音色。冷着一张脸说道:“咱们接着往下讲。”

秋云裳朝着秋锦瑟吐了吐舌头,便乖乖的坐在椅子上听嬷嬷讲课。

昆曲形成于元末明初江苏昆山一带,故而得名。其剧目丰富、文词典雅;表演细腻传神;唱腔音乐清丽婉转、淡雅飘逸。牡丹亭》共有戏五十五出,

《惊梦》是第十出。在舞台上演出将其指《惊梦》分成《游园》和《惊梦》两折。

《游园》折中有曲牌[绕池游]、[步步娇]、[醉扶归]、[皂罗袍]、[好姐姐]、[隔尾]。

《惊梦》折中有曲牌[山坡羊]、[山桃红]、[鲍老催]、[山桃红]、[绵搭絮]。

昆山紧邻苏州,南宋以来这一地区就以福庶名满全国。苏州自古以来就是个人文荟萃、名胜古迹多存的繁华所在。多少才子佳人、名人轶事出现在这个昌盛、富贵的风流之地。

明朝苏州一带戏曲的勃兴与当时的经济和商业活动有关,经济和文化的繁荣。给戏曲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作为民间声腔的昆山腔,是一种群众性的集体创作,流传于吴中一带。后来渐渐得到一些社会上的著名歌唱家的重视。这些歌唱家们声腔丰富。讲究唱法,善于吸收和改革。海盐腔、昆山腔、余姚腔、弋阳腔是当时的“四大声腔”。在众多曲家之中,最后能存菁去芜地集大成,并且把歌唱技法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民主而加以分析的,就是被后世尊为“曲圣”的魏良辅。魏良辅虽不能说是昆腔的创始人。但他苦心钻研,改良南曲。因而提高了昆腔艺术,建立了独特的歌唱体系,这个功劳是大大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