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孤德不彰(2 / 2)

加入书签

说到底,就一件事情。那就是将鞑子拒之关外,只要三五年,北地就会回归之前的繁荣,各地正常起来。

可关外鞑子,实力一年比一年强,文朝边军的实力却在缓缓下滑。因为文朝的国力在下跌,在军费开支上,明显收缩了,欠下的军饷也在累积增加,军心更差,战力自然严重下滑。

大家给太子刘静回礼,纷纷表示,北地恢复正常秩序,是整个王朝的根本大计,能够为之做出一些贡献,出谋划策,那是他们的荣幸。

各人口头说得慷慨,语态激昂,但却没有什么实际的建言。

杨盛文先不说话,等各人表态之后,才说,“北地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老夫这些年没看到。但想来,每年鞑子侵入,抢掠财物、人口,使得北地荒芜,百里无人居,千里无鸡鸣。

要破开注意局面,关键在哪里?老夫以为,那就是整顿边军。军强则边关安宁,安宁则民生安居。各位以为然否?”

“右相,大人虽离开京都六年,依旧能够一语道破问题的节点,令人敬服。”兵部尚书郑粱钧接了话题,随后一声长叹,“可右相知否?强军之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处处难如上青天啊。皇上这些年来,一直在苛责兵部,严令兵部整军,操练,配置新军械,抵住鞑子侵边……

可实际上,兵部无力,边军更是怨声载道,军心难稳,有如何整军?

不说其他,连军兵之军饷已经亏欠半年,边军不少人吃不饱,无冬衣,如今整军?再者,如今的边军,多年没有调换,军兵年老者越来越多,年轻体壮者却逃离边关,宁愿上山为匪盗……”

听得出,兵部这边自然是委屈与无奈,让兵部和边军都无从下手进行整军,备战,这样的大前提下,如何抗击鞑子?

兵部和边军的苦,对于文朝的文官体系而言,真不算大事。因为在文官看来,武将和军兵都是粗鄙之人,其贪心也是必然的。朝堂已经将国税大部分收益都划拨到边军,每年几百万的银两,甚至遇上战事有千万银子投入,但每战必败,又如何让文官们看得起?

武将地位本身就低,军队开战,需要文官来辖制与指挥。冲锋陷阵时,当然是武将用命。文武之间的矛盾始终是在那里,无人去解决和梳理,成为文朝一大痼疾。

军队驻扎,除了吃喝以及战马的草料基本供给,还有很多环节都要财力来支撑。武器的更换,武器的维修还有很多实际的问题,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户部尚书徐卫听郑粱钧诉苦,喊冤,也是很不满。当即敲敲桌,说,“兵部和边军消耗大,供给不足,也是事实。然而,我这户部山什么情况,你郑尚书不知?要不,我们俩兑换两年,试试?”

听徐卫这样说,在场的人都神情不妙,觉得今天徐卫过来,肯定不会轻易错过化缘的机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