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计划联姻(1 / 2)

加入书签

到崇桢八年春季,顾振汉开始进行大的人力资源调整。从山东招来的人,除一部分留在农场做管理层和技术骨干,绝大部分都转到工业生产岗位。而原来农场空缺的人手,由从福建招来的农户填充。

关度小学的近1000名学生小学毕业了,其中有一半已年满16岁,顾振汉让刘大光给他们安排工作。

基地要发展,教育要先行。

这些小学毕业的学生,优秀的分到各地去建小学,当老师。基余的分到各乡去当乡级的管理人员。

顾二自已亲传的100名高中毕业生,一部分已经安排工作的就继续工作。剩下的一半去组建关度中学,一半去搞研发。

工业生产方面,整个工业人口已达两万人。5000人继续维持原来的生产,保证基地发展需要。其余的万多人,分成200多个研制小组,分别研制织布机、纺纱机、缝纫机、轴承、自行车、火车头、柴油机、煤矿机械、铁矿机械、建筑工程机械、起重机、水利机械、农业机械、林业机械等重工、轻工、农业方面的200多个项目。

顾二提供资料、图纸、样品,并安排自已的亲传弟子们每人领导几个项目,关渡基地新一轮的工业大发展全面铺开。

作好安排,基地的发展现在不需要事事由顾振汉亲自来指导,他可以腾出手来干些其他的事了。

第一件事是将关度小学完善为走读和寄读相结合的学校。从山东招来的那批孩子小学毕业后,关度基地强制要求东番岛北部十三社土人将七岁至九岁的小孩送到关度小学寄宿。

另外,关度势力的供养制执行得非常彻底,所有关渡势力的职工,只需要把心思花在工作上,其他的吃穿住行、养小孩、看病等生活琐事全部由集体安排好,职工个人根本就不用操心。

按顾二对几位头领讲的话:“我们现在衣服穿不完,粮食吃不完,住房也用不完,完全有条件实行彻底供养制。职工全身心投入工作,我们就有责任让他没有后顾之忧。现在吃穿住行都没什么问题,麻烦一点的是养小孩的事。女工生小孩休假六个月,小孩两岁前属于哺乳期,哺乳期的女工要受到适当的照顾。哺乳期过后小孩就上托儿所,四岁就进幼儿园,七岁开始上小学。上小学后,如果父母在关渡城工作,小孩有两种选择,可以走读或寄宿。如果父母在关渡城以外的地方工作,那就由学校替他照顾小孩,小孩全部寄宿。以后上高中,上初中,全部由基地照顾。孩子长大了按照个人的能力分配工作。各位,生老病死全方位的包干,这才叫供养,只有这样的供养才能让人安心、归心。”

为了落实供养制,关度小学寄宿比例占到80%以上。

从关度基地建立以来,职工文化普及一直没断过,识字率达到了百分之百。于是,广大职工对阅读和学习的需求一日比一日强烈。

这是顾二非常高兴看到的情况。

顾二于是在关度城建立了图书馆,且毫不吝啬的从商城中购买了大量的科普、实用技术方面的书籍。因为担心商城中文史类的书籍与本时空实际文化历史状况有出入,没有从商城中购买文史类的书籍,而是派寥文秀去广州城收集购买。

安排刘大光选一些有唱戏特长的人组建戏剧团,并修建剧院,关渡势力开始拥有了文化生活。

从廖文秀口中确定了如今市井中流传着《封神演义》、《说岳全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小说后,顾振汉要求廖文秀将这些小说全部买来,并改编成话本,由戏剧团选拔演员进行说书表演。

崇桢八年,经过在文化生活方面进行充实,关度势力从垦荒团向着社会进化。

让我们将目光回到崇桢七年初。

顾振汉带着杨七从下龙湾回到关渡城。

经过东番岛南部时,派一艘船去安平堡把郭怀一叫来,给他三艘船,让他组建商队去安南开展贸易。

顾二对郭怀一说:“下龙湾有1万民扶,一个团的战士,几百名职工。商队最低目标是以贸易获利维持鸿基煤矿运转,你用食盐、白糖、玻璃、火柴、煤油灯这几样商品去渗入安南商场,能赚取多少利益全部由你做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