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碰撞开始(1 / 2)
希拉之战的时候,那位安拉之剑哈立德到底从什么地方进攻的,还有到底有多少人参与了进攻希拉的战役,都没有个准确的说法。有人说是一万八千人,有的资料说是八千人。而且说八千人的有一个佐证是在征服叙利亚的过程中,阿拉伯大军是分为三路,每一路的人数约为3000-7500人。而当他们进攻受挫的手,哈立德仅仅带了500-800名老战士去支援他们。
而且在进军路线上,也没有任何的记载,不过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和地形,他们沿着巴林海岸向北的可能性最大。
两河地区三月份的温度是10-24摄氏度,因为气候干燥和有风,体感温度还要更低一些。这个时候对于这片地方来说,是打仗的好季节,再过两个月的话,那么双方除了被太阳晒死外,没啥好结果。
从纳杰夫湖往南,几乎就是荒漠和波斯湾的分界线。一边是海岸一边是沙漠的景色是在大唐是看不到的。高侃在一处高坡上勒住坐骑,看着一望无际的荒漠和湛蓝的天空,感觉很是心旷神怡。
“将军在看什么?”一骑从高坡下跑了上来,来人勒住坐骑,和高侃并肩而立。
“感慨此处大漠与大海相邻的奇景。石壮士,此景在大唐可是没有啊。”
石壮士是石厚石仲奎,他现在虽然被封了贵族,但是那个称号很拗口,而且现在石仲奎率领的三千波斯皇家近卫军还是受高侃指挥的,所以高侃也不知道该称呼他什么,就只好叫石壮士。
“按照宰相的说法,此处被副热带高压控制,虽然靠近大海,却无降雨形成,才会形成如此景色。”
“嗯,这边是气象学,如今也是一门显学了。如今无论稼穑之事还是出海远航,都需要这气象学所辅助。”
“是啊,就是不知我等在此安家落户,何时才能让儿孙们学上这显学啊。”石厚不由的一阵感慨,他和那三千多唐人来到波斯落户,唯一所虑的,便是儿孙的课业。大唐的蒙学可是波斯所无法比拟的。
“我听戴先生说,汉家子弟的课业,他和李先生二人自编写课本,给子弟授课,这点上石壮士无须挂怀。假以时日,定有大家自大唐来此,有教无类。”
“说的甚是,如此倒是石某多虑了,还不如将眼光放在此处战事上。敢问将军,此役,我大军可有几成胜算。”
说道打仗的事儿,高侃能听的出来,这位石壮士,对他多少有些不服气的,有机会便要跟他辩论一番。对此高侃也没办法,这位石壮士乃是前隋骁果,斩将夺旗的底子。在辽东之役中,率数人辗转高句丽十余城池为间,成功赚得高句丽数万大军。此次因为统属问题而居于自己之下,自然要在兵事上切磋切磋。而且高侃自知自家事,他不是那种冲锋陷阵,横勇无敌的猛将,反而像个书生。
比试武艺是不行了,石仲奎便总在这些边边角角的地方向高侃发问。
而高侃自然是胸有成竹的。
“这阿拉伯军是何模样尚未得知,但以各处消息为依,所查此军之端详,高某所思,敌有三败。”
“啊哦?何谓三败?”石厚多少有些惊讶。
高侃微微一笑:“彼处远道而来,一路跋涉。而我军以逸待劳,此一败也。”
高侃说的以逸待劳其实是侦查的功劳。在对拉赫姆人的事情进行全面封锁之后,高侃就一直在安排侦骑对纳杰夫以西和以南进行多批次的详细侦查,力求先手获得对方第一手情报,给自己这方排兵布阵的时间。
目前看完成的很不错。带着望远镜的唐军侦骑很快在巴林海岸的方向发现了大队的骑兵和运输物资的驼队。
从希拉战役的时间以及距离上估计,这应该就是阿拉伯人进犯两河的进军路线了。
两千安西铁骑,三千皇家近卫,然后再加上东方军团一万人的兵力。高侃直接在希拉王国以南摆开阵势。此处全是荒漠和平原,并无山川,所以高侃也不打算玩儿什么计谋策略,就是打算在野战中正面击溃对方。
唐军从来不是什么靠白衣奇谋之类的事情打仗的军队,他们更擅长正面怼死对方。
“我知彼,而彼不知我,此二败也!”
这个就好理解了。这里的我,有两层含义。第一,阿拉伯人不知道唐军参战了。第二,阿拉伯人根本不知道唐军的特点和实力,连从侧面了解都没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