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 航向南非(5)(1 / 2)
但是斑鬣狗的到来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在顺着这些鬣狗远去的方向前进了一段时间后,他们来到了一处地势低洼,但是植被茂盛的地方。
负责勘探的队员在爬上一个山梁观察了一下地形后,确定了一件事儿。
“这里地质构造属于储水型,山体结构以石灰岩为主,低洼处的黏土层比较厚。如果没有形成地表径流的话,那么这么茂盛的植被只能有一个原因——地下含水层水位很高。”
在野外冒险,寻找水源肯定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一些老练的猎人会根据动物的活动轨迹来寻找河流和湖泊。在进入德兰士瓦盆地之前,科考队员们寻找溪流还是比较容易的,车上的储水罐一直没怎么动。但是在进入较为干旱的德兰士瓦盆地之后,每天过夜的时候使用凝结法收集露水就成了一项必要的工作。但是他们跟一些野外的驴友还是不一样的。毕竟他们有车,车上有工具,他们还能用另外一种方法找水。
打井。
人工铁管打井法其实是个非常成熟的开采表层地下水的方式。这个在我国农村普遍使用。起方法也异常的简单。
首先准备几根带螺纹的铁水管,其中最下面拿一根下部扎上一圈眼儿,然后在底部的螺丝扣上拧上一个钻头。
然后用顶丝转盘或者带防回拨的转盘卡住水管,然后往下拧,等这根水管拧下去了,再接上一根,继续往下拧。等打进地下含水层了,用一个手动压井泵头接在最上面的管道上,灌上半桶水,压就行了。
这对于开采10米以内地下含水层足够用了。
作地质勘探的队员在考察了一番周围的山体岩石和低洼植被处的黏土层后,觉这地方打井,恐怕连灌水都不用。
而事实也跟这位勘探队员说的一样,在拧进第二根水管,也就打到地下4米多的时候,水已经从管道中涌了出来。
当他们将打井用水管和钻头都拔出来之后,这里已经成了一个咕嘟咕嘟冒水的泉眼!连周围在远远的看着他们的一些食草动物都开始不由自主的往这边凑了。
众人非常高兴,在将车上的水罐补充满之后,又记好了经纬度和方位。然后大家一致决定,要在这里留个记号。
他们在附近找了一棵大树,然后给大树剥开了一块皮。然后他们点起一堆篝火,烧红了一根通条,在树干上画了一个大大的“滑稽”。
这口泉被他们命名为“开口笑”。
在恶搞完之后,带着满满的水罐,这群人再次上路,直奔N4公路的目的地比勒陀利亚。
至此,温俊凯科考队再也没有遇到什么烦心的事情,一路顺风顺水的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
“这就是后世南非的宪法首都啊。”站在空旷的草原上,众人对照着六分仪内的坐标和县里给出的坐标,确认他们所在这片荒凉的所在就是后世的比勒陀利亚。
也许只有站在时间的另外一头才能感受到什么叫沧海桑田。从卫星软件上打印出来的俯瞰地图上,这里房屋林立,道路四通八达,各种圆形灌溉农田整齐错落。
但是这些都在1400年以后,而现在,这里什么都没有。
“起个名吧。”一名队员说道,“约翰内斯堡属于首都,估计县里直接给标注成约堡,这个比勒陀利亚不是什么有名的地方,咱们起个名吧。”
“那叫啥啊。”
“迦勒底怎么样。”
“滚!四斋蒸鹅心!”
“那你说叫什么啊。”
“艾辛格怎么样。”
“一边儿去一边儿去,找个带刺儿地方给他安排一下。”
“那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反不能叫铁岭啊。”
“铁岭好!”
“好个蛋啊,把铁岭留给铁岭行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