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航向南非(2)(1 / 2)
燃煤被首先pass掉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在后世,燃煤动力的海船,鲜有自持力超过5000海里的。就算上了冷凝水回收器也不行,燃煤也就是在沿海和第一岛链内用一用,再往外走,燃油就成了唯一候选。
共和6年,县里成立了海洋工程委员会,并在青岛造船厂进行了第一批科考探险队专用船只的建造。
渤海重工在吸取了红色系列木质蒸汽海船的基础上,又结合远洋探险所必须的保命条件,设计建造了五艘第二代红色系列远洋机帆船。
其中风帆是最后的保命手段,毕竟这个时代没有现代港口,横跨印度洋充满了未知。一旦动力失效,风帆还能让船靠岸边,顺着大陆海岸线溜回来。
共和七年,5艘900吨级远洋机帆船陆续下水,被命名为向阳红1-5号。原来的那艘蒸汽木质船北调106被拖上岸永久保存起来。本型船采用580马力柴油一台,斯库纳全纵帆配置,动力收放。采用全钢船体,水密舱结构,半军舰内装,标准载员40人,设计自持力90天。
设计是90天,但是在进行全航程海试的时候,靠小艇进行人员轮换,这艘船在标准载员的情况下在海上玩儿了110多天。
这个自持力对于应付海上有可能出现的险情应该是足够了。
本次行动代号“达伽马”,但是一帮人上船准备去冒险的家伙们却总说自己是斯巴达300。因为额定船员40人,在每艘船多加了20人做保险之后,整个船队增加到了三百人。
当年在大运河上跑船的小温已经成了当之无愧的船长,现在都要称呼一句温舰长或者温俊凯司令。不过他也染上了多少有些迷信的毛病。极其反感斯巴达300这个称呼,认为不吉利。所以他在他的旗舰,向阳红1号的侧舷上找人刷了一行大字
这不是斯巴达!
这句口号让探险队的大无畏气氛顷刻间荡然无存,不知怎么的有了一种搞笑和无厘头的味道。
共和八年,公元627年丁亥,正月十六,完成所有前期准备工作的科考探险队于青岛港出发,奔向茫茫大海。7天以后,也就是2月14好情人节这一天,他们抵达了琼州,进行了第一次补给后再次启程。
12天后,2月27日,他们穿过马六甲海峡和新加坡观测站,抵达了正在建设中的亭可马里,这时候僧伽罗国王已经拿了大唐的锡兰国王金印,成了大唐的属国,而亭可马里自然要交给县里赶紧建设。
再次从亭可马里出发后,就真的是奔向未知了。
3月6日,从亭可马里出发之后,他们就碰上了本次航程的第一个麻烦,赤道无风带。
二月份出发,乘着信风一路扬帆,从青岛直奔琼州的过程被他们当成了一次惬意的海上旅行。甚至一路上主机都没开。每天写航海日志,然后值班,垂钓,享受美食。
但是在进入赤道无风带并远离岛屿后,不美好的事情来了。诚然赤道左右三度内的海况很好,没有风浪,但是另外一个恼人的东西也跟着来了,那就是下雨。由于赤道低压带的存在,从南北两个副热带高压过来的气流和赤道上升的热气流相遇,极易形成降雨。而且属于跳霹雳的,一会儿大雨倾盆,一会儿阳光曝晒,金属外壳和甲板让船结实的同时也让温度很快升高。虽然赤道的绝对温度不高,但是船舱内体感温度却极其糟糕。极高的湿度和甲板温度,让海水形成了盐雾,每个人都感觉自己成了被腌制过的咸鱼。制冷机的除湿也变的不好使唤。
每个人都想洗澡,而且是不停的洗澡。船上淡水虽然不缺,但是也不能保证每人动不动冲个凉。
这就造成了几艘船上一个奇异的景象,一下雨一大帮没在值班位置上的人就会叽里咕噜的蹿到甲板上来,然后就这大雨洗澡,连女人都不例外。
这次探险队有女人,祁泠鸢。本来因为安全原因,县里一开始并不同意她上船,但是作为县里唯一正牌的潜水员,到最后还是同意了她参加探险队的要求。
出发前,县里还给船员们搜罗了一批防晒霜。在过了琼州之后,冷鸟一开始还记得每天涂。但是从亭可马里出发后,两三天她就把涂防晒霜这事儿扔在脑后了。在过赤道无风带的这段日子里,冷鸟已经飞快的变成了烤鸭的颜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