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李渊的心思(3)(1 / 2)
长安城东,靖善坊,大兴善寺。
这种大寺开中山门的情况不多,今天晚上不仅开了中门,主持方丈跟一位看上去有个四五十岁的中年僧人一起送了出来。
送的这个人是便服出来的李唐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李建成神采奕奕,一脸温和。李元吉则眼神飘忽,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打了个呵欠。
让性子急躁跳脱的齐王殿下坐在那里听经,还真是难为他了。
“方丈,道信禅师,都请留步吧。”
“阿弥陀佛。”大兴善寺的主持广琮口呼佛号,“太子殿下深有慧根,定能光大我朝,庇佑百姓。”
“方丈谬赞了。道信禅师今日讲经,大开方便之门,才是让建成心有所悟,如饮琼浆。禅师定要多在长安盘恒几日。”
道信禅师双手合什:“关中父老笃信佛法,贫僧正要尽些绵薄之力。”
闻弦歌而知雅意,李建成也不是傻瓜,也是从李渊起兵后就统帅一军的人物,世道人心也是门清的,既然人家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那太子殿下也不能不表示一下。
“有劳禅师了,河北法难之事,建成深感悲切,定当尽一份力,让我佛能于大唐光大。”
两个和尚立刻齐宣佛号:“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太子和齐王的车驾走了,正巧这时候一团烟花在长安的夜空中绽放。
“不知此次我沙门能否在关中躲过此劫啊。”看着绚丽的烟花,方丈广琮不由的说道。
“师兄此言差矣。”道信禅师的脸上看不出悲喜,广琮有些奇怪,便问道:“师弟如何有此一说?”
广琮和尚对道信是很尊敬,虽然广琮的年纪比他小,但是道信毕竟是达摩祖师的直系,乃是三祖僧璨的衣钵。
在禅宗发展史上,三祖僧璨是一个重要的坐标。初祖达摩将禅法带到中国,当时人们是遇而未信,至二祖慧可时,人们是信而未修,在三祖僧璨时才是有信有修。
而到了道信开始,禅宗的影响力终于扩散开来了。所以,道信被尊为禅宗四祖,然后还有五祖弘忍和六祖慧能。等到了六祖慧能时期,佛教禅宗终于一花五叶,盛开秘苑,成为中国佛教最大宗门。
“师兄,沙门法难,不在俗世,乃在我沙门之内啊。”
“啊?师弟何出此言?”
“我师僧璨剃度时,逢周武法难,乃居深山不出,潜心修行,于村夫野老中随缘化众,乃知世间皆苦。然我沙门比丘,寄田使人,揽金光之物,还谈何修行呢。”
说完,道信禅师双手合什,低宣一声佛号,转身慢慢的走进山门去了。
广琮面色一阵阵发白,他看着道信瘦削背影,似乎有所悟。
(《传法宝纪》载,道信每劝人曰:“努力勤作,作为根本。能作三五年,得一口食塞饥疮,即闭门作,莫谈经,莫共人语。”作即“作务”、“作役”,泛指一切生产劳动。“能作三五年,得一口食塞饥疮”,说明道信及其门徒不是依赖官府供给或檀樾施舍,而是通过自己的生产劳动,解决饥寒问题。这也是四祖道信的一个创举,叫做农禅并举,并且为了遵循出家人不种地的规矩,道信禅师发明了一个词儿叫出坡,就是指和尚种地。另,道信禅师也是一名医生,在山中修行的同时为山民治病,后被唐代宗谥为“大医禅师”。)
唐朝的春节也是有黄金周的,但是不是从初一到初七,而是以大年初一为界限,前三天后三天,然后加上初一一共七天,这大概也是破五的由来——初五上朝吗,而且是大朝会。
李渊有点不想动弹,裴寂,孔颖达,郑善果一帮人在七秀坊宴饮,太子在大兴善寺礼佛一直到晚上,还是方丈和那位道信禅师给送出来的。用胳膊肘想都知道今天大朝会上有什么事儿等着自己。
不过不上朝是不行啊,从床上爬起来,换上衮服冕冠,然后在腰上插上一把剑,李渊一步一挪的出了屋子,上了步辇。
唐代大朝会依然是席地而跪坐,顶多加上一个软垫子。李渊身子现在挺胖的了,上了朝就算跪坐,也是靠在凭几上,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果不其然,在一些没营养的话说完之后,裴寂站起来,手持笏板往那一杵,一份奏疏递了上来。
李渊翻看一看就明白了,他翻着,不当着下面裴寂口沫飞溅,历数河北诸多罪状,最后就只有一条,请皇帝陛下兵发虎牢,以讨河北之逆!
等裴寂说完,一帮人都站了起来,然后附和,请讨河北之逆。
李渊很无奈,他左右看了看,把奏章扔在了桌子上,然后站了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