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总有聪明人(3)(1 / 2)

加入书签

士族是一个金字塔结构。他依靠血缘,长幼,嫡庶来确定阶级。上层的人享受下层人的供养,目的则是为整个士族争取更多的政治和经济资源,让士族越来越庞大。

嫡长居于上,庶出为偏枝,家生子,依附,佃户为这个金字塔的底层,来支撑这个结构。

这里面不是没有上升或者落下。次房,偏枝在九品官人制逐渐瓦解之后,也是能靠自己的才学出仕的,而成为高官后,就能让自己这一枝往上迈进一个层次。

当然,一个家族太大了之后,就会分房,当然分房的起因可能就是某个子弟封了爵位,有了封地,所以必须要分房。然后从头开始,这也算是士族在扩张中保持健康的一个方式。

但是分家就不一样了,因为分家就等于将土地这个经济基础分配下去。俗话说的好,当土地分下去之后,族长和长房的权力也将随之分崩离析。你都没钱粮了,谁会听你的呢?

所以当崔弘道说出要分家这话来的时候,崔氏数个房中的族老跟崔扈这个族长,无不大惊失色,并纷纷呱噪起来。

崔弘道也是长叹一口气:“十一兄,诸位族中宿老,我岂能不知这分家二字何等沉重。然十一兄也说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家出了政策,我们当然要有对策。但是这对策是用来降低损失的,不可能什么都不拿出来交换,否则那不叫对策,而是对抗。”

“行台摊丁入亩之策的首要便是度田,有田便要有人,有人有田才收缴赋税。男子十七岁行冠礼,女子十七岁可及笄。男子与正妻完婚后,为一户。一户授田二十亩,男子女子各十亩并发给户口,以证明田土归属,官府以户口为准,向各户发放新种并治田间害虫之药物,收缴所占田土之赋税。虽然每户之田上不封顶,但如今佃农之契约全部作废,奴婢之契也全部作废。河北以骑军接应逃人,佃户奴婢逃亡无数。我等大族空有田产却无丁口耕种,若抛荒,便要收归公田,还不如将地分了下去。”

听完崔弘道这样一番话,众人莫不暗自揣摩。崔弘道之言却是肺腑之言。河北军能把大河两岸的比丘杀的人头滚滚,难道真的不敢把世家大族砍个精光吗?说白了,人家是另外一套体系,根本不在乎你们这些世家大族的死活。

正在众人黯然神伤之时,崔弘道这厮却突然又哈哈一笑,说了一句让众人感觉更像是讽刺的话来。

“诸位稍安勿躁,事情并非没有转圜余地啊。”

众人不由得心中恼怒,你这厮莫不是来消遣我们。

这时候崔弘道直接问道:“诸位宿老,可知一农夫可耕田几何?”

“哼!”那个被崔君肃称为二十八叔老者怒哼了一声:“老夫虽精研《尚书》,然农桑之事也是立身之根本!若有牛,一户农人可耕田百亩,但不过是广种薄收,种一葫芦收两瓢而已。若细细耕作便可耕二十亩,下田亩可得六斗,中田可得八斗,上等水田可得一石四斗粮食。”

“那诸位可知河间信都二郡亩产吗?”崔弘道也没卖乖子直接自己解开了谜底。

“两石六斗!行台之亩乃为大亩,若以大亩计算,可得粮三百七十斤。行台收粮,每斤直五钱!”

众人一片吸气的声音,崔弘道趁机趁热打铁。

“便是我辈族人各留田百亩,一季亦可得粮三万七千,而河北地所发放之二茬新种,名曰玉米,亩产可得粮五百!有此收成,我辈难道还要担心无有钱粮吗?”

一席话,众人的心气似乎都被提起来了。有这么高的亩产,似乎也不必担心少了一部分地啊。

不过马上就有人注意到了另外一个问题。

“敢问六爷。”这回是一个小后生,“精耕细种不过二十亩,我等留天百亩,没有佃户,却如何耕种的过来?”

“此事易耳。”崔君肃说话了,这位心说你们这帮傻X总算快上道儿了,简直浪费我的时间啊。

“诸位可去河间一观,各种新式农具应有尽有,如那精钢所制三铧犁,能深耕,能翻土,以河北之牛耕地,乃寻常牛犁五倍有余。若还是不谐,诸位可以田土入股,组建农垦社,并以农社名义向新桥购买机关曰热球机,十倍于耕牛,莫说百亩,便是千亩又有何惧!此物能耕田,能翻土,能拉货,旱时可带动翻车抽水,虽百人亦不能比。河间村落虽有田万亩,有热球机两台,农熟时不过数日,便可收割脱粒完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