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河北见闻(2)(2 / 2)
“大父!阿婆着我给你送绿豆水来。”
“唉!贵人俺家三娃来了,他在县里蒙学识字,却是知道这犁的名堂。”
老汉一边笑嘻嘻的说着,却一边冲远远走来的那个总角童子大吼。
“让你在家温书,却跑来地头作甚!你阿婆为何不来!”
“大父,学校放这麦假,本就是让我们这些孩童在家帮农。老师说了,只知温书,不识格物,便是一等一的书呆子,百无一用的。开学后老师还要考教农业知识,要计入学分的。”
一遍说着,那个半大童子就到了近前,手里提着一个粗陶罐子,上面扣着几只陶碗。
放下罐子,童子先向平阳公主施礼,又从罐子里倒了绿豆水出来递给自己的爷爷,然后又倒了一碗递给了平阳公主。
“贵人请用,这汤加了山楂,最是解暑。”
平阳公主接过陶碗,果真一股绿豆的清香和山楂的酸香。
“真是个知书达理的小郎君,将来必是廊庙之材。”
“谢贵人吉言。”老汉笑的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三娃,贵人要知这犁,你且给贵人说说。”
“是。”那半大童子向平阳公主一叉手。
“贵人,农技站的承务郎来此间推广这犁时曾言,此犁叫做‘冀农330Q型侧翻三铧犁’,可深耕30厘米,也就是一尺深。能直接起垅与左侧,有三个圆盘切刀,能将大块泥土,秸秆,杂草,根茎全部切碎。还有螺纹调节杆,就是这里。”那童子用手指了指犁上的一个螺杆,“可以调节耕地深浅的。”
……
那小郎讲的滔滔不绝,似乎有些炫耀的意思。但是平阳公主只觉的耳边隆隆作响,虽然很多东西她听的一知半解,但是基本的东西她都听明白了。
这铧犁一次能开三垅,而且能深耕至一尺,而且能调节深浅。端的是农家利器。
和这爷孙二人又聊了一会儿,平阳公主便回到了车驾,然后随手从自己身边扮做亲卫的二凤腰上拽下一块玉佩,让马三宝给那个小郎君送过去。就说自己受一汤一言之恩,以此玉佩勉励小郎君早日成国之栋梁。
把自己和那爷孙二人的对话说了一遍,然后感慨一下河北农具之利后,平阳公主问自己的弟弟,对河北有什么看法。
“阿姊,这河北,必是我家心腹大患!需尽早图之!”
平阳公主不由的一阵无力,不由的长吁短叹起来。
“二郎!法术势三道,这势是最难撼动的,如今这几日见闻,足见河北民心稳固,物产已丰,其势已成,岂是能轻易可撼的。且不说突厥前车之鉴,河北军力究竟如何,吾等还一无所知啊。”
自己姐姐又开始唠叨,二凤只得躬身告罪。
平阳公主看他颇不以为然,心里不由的叹气起来。
窦皇后生下他们兄弟姐妹五人,大哥建成早早随着父亲李渊做事,自己便带着几个兄弟,颇多感慨。
大哥气量狭小,且笃信佛家,三弟玄霸早夭,四弟元吉刚愎自用又好美色,守晋阳打仗也要带着自己的姬妾。
二弟从小英武不凡,弓马娴熟,深得关陇领兵之道,但是马上功名心太胜,又顽劣。父亲找的教他治政的先生所说他没听多少,自己倒是学了一肚子。
前些日子,他在鼠雀谷破宋金刚,杀俘过万。自己写信训斥他过于暴戾,结果他好些日子不理自己。
想到这,平阳公主不由的再次叹气。想自己定关中,守河东,屯兵苇泽关,北据定襄,东抵河北。如今突厥事了,自己回转长安参与朝政,名声一时无两,可比古之妇好。但自己毕竟是一介女流,而且已经出嫁。自己参与朝中事,已然让孔颖达,颜师古等一干朝臣甚是不满,背后言自己乃牝鸡司晨不是一次。
而此次尚未窥得河北根基,却已发现河北之势已成浩荡,出井陉击河北之事已经是镜中花,水中之月。王世充,萧铣之辈不足为惧,但是这河北……
平阳公主决定,先找萧皇后问个究竟,然后在河北多盘恒一段时间,定要知道河北根基所在。
然后回转关中,必须劝父皇多派细作,多找能工巧匠,能解开河北各种农具之机关要害所在,然后才能让关中更加富庶,兵精粮足之后,才能图河北之地。
至于自己,也该到了脱去征袍,坐我西阁,相夫教子的时候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