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砍了突厥以后的事情(三)(1 / 2)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其实这句话不是很正确。人们要传消息,好的或者坏的其实没有固定的套路,主要是看事情是不是精彩,能成为人们嘴里的谈资,用现代传播学的理念来说,那就是这个事情需要有个爆点。
而好事大部分千篇一律,所以很难传播起来,但是的坏事儿呢,坏事儿各有各的不同,或无耻的,或猎奇的,或者惨烈的。反正非常容易成为人们嘴里的谈资。人们会批判一番或者评论一番,然后发出一声呸或者摇头叹息。
但是,打了大胜仗,尤其是以羸弱之势赢了强敌之后,那就是很好的谈资了,甚至能谈上千年。比如官渡,比如赤壁,比如淝水。
康西战役自然也能留传下去,虽然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康西草原是个什么地方。因为这里除了叫军都陉外,根本还没有名字。张家口,下花园,鸡鸣山和康西草原,这些都是从新桥冒出来的名词。如果你拿这些名字去问当时的一个故人,就算是学识渊博的人也会被你问懵逼。
但是这并不阻碍这件事情的传播,因为它足够有爆点。事实上是,整个河北都在传说在康西草原大破突厥人。不管是亭舍还是客栈,来往商人们的谈资也大部分是河北军如何全灭突厥十万铁骑。
而这个传说速度,有些超乎人们的想象。
就在裴宣机带着处罗可汗的人头以及勒石桑干的碑文离开关中长安,顺溜而下洛阳的时候,这个消息早已经飞过黄河,飞过长江,飞向江南了。
公元620年,共和二年。江陵(现荆州市),梁国都城。
中书侍郎岑文本急匆匆的走在江陵皇宫内,他手中紧紧的攥着一封信,这是从河北等地往来客商中搜集和在派往河北的细作打探来的一些消息。岑文本觉得这是个关乎大梁小朝廷的一个关键所在。
等他冲进江陵前西梁皇宫的时候,已经在大殿里转了好几个圈儿的大梁皇帝萧铣三步并作两步的蹿过来。
“岑卿!可打探清楚了吗?”
岑文本看看左右,然后冲着萧铣深施一礼。
“大王洪福齐天。河北诸事均一知晓。皇后依然在河北称太皇太后。河北军于军都陉以西以三万破十万,尽歼来犯突厥胡虏!杀敌四万,俘虏五万,斩自处罗可汗以下突厥贵胄千人,勒石桑干!河北军之强,天下罕有!正是大王强援!”说着,他把手中的信件递了上去。
带着梁冠的萧铣眼睛都快咪在一起了,嘴里一边说着甚好甚好,一边忙不迭的展开信件,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等看完之后,不由的长出一口气。
“萧氏列祖列宗庇佑,祖宗庇佑啊。”俨然是一副如释重负的样子。
其他他确实是如释重负。
在隋末的反王中,除了那个由和尚高昙晟当皇帝,然后尼姑静宣慰邪输皇后的大乘佛国外,萧铣的梁也算是个奇葩。
首先,其他的反王,不管是一开始的翟让李密也好,还有后来的王世充,刘武周,杜伏威也罢,他们不管是活不下去农民,还是世家大族,隋朝重臣谋反,反正都有自己的一套班底儿。
但是萧铣没有,他这个大王,纯粹是赶鸭子上架弄来的。萧铣少时孤贫,以卖书谋生,侍奉母亲孝顺。隋炀帝时,因外戚之恩提拔为罗川县令。如果从个人身份上来说,他是萧皇后的侄子。而且在登基之后,他也把萧皇后的兄长萧琮追谥为孝靖皇帝。
怎么样,好玩儿吧,是不是看上去萧皇后特别像维多利亚女王,人家是欧洲的祖母,萧皇后则是好几个反王的婶子姑姑。
至于萧铣的赶鸭子上架则是这么回事。
大业十三年(617年),岳州校尉董景珍、雷世猛,旅帅郑文秀、许玄彻、万瓒、徐德基、郭华,沔州人张绣等共谋起兵反隋,众人欲推举董景珍为首领,董景珍说:“我素来寒微,虽假借名号,也怕不能服众。罗川令萧铣,是梁朝皇帝后代,宽仁大度,有梁武帝遗风。况且我听说帝王兴起,必有符命。隋朝冠带尽称‘起梁’,这是萧氏中兴的征兆。现在推他为主,以应天顺人,不更好吗?”便派人告知萧铣。萧铣随即回信对董景珍说:“我先君侍奉隋朝,职贡毫无缺失,而隋人竟贪我土地,灭我宗社,我因此痛心疾首,想洗雪这个耻辱。如今上天诱导各位,降心从事,将重续梁朝统治,以求福佑于先帝,我怎敢不纠集勉励士众以随公之后呢?”立即募兵数千,扬言讨伐贼寇,实则准备响应董景珍起兵。
当然,这是史书上的说法。谁也不知道当时萧铣是不是被人用刀架在脖子上响应起兵的。反正他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成了一路反王。但是军队呢,基本上都在那些拥立他的人手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