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风雨北寨桥(1 / 2)
风雨师普遍活跃于南荒和大荒地界,这个职业纯粹是靠着机敏的思维混口饭吃而已,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本事,哪有普通人能呼风唤雨的?都是这里的人们对风调雨顺的寄托。
柳小奕琢磨一路,这才恍然回忆起那位老道士白一亭,孟巧巧师徒二人,不就是做这行当的?
“风雨师我之前就见过,还挺有本事的,就是不知道他们能不能真呼风唤雨。”柳小奕说道。
陆浩然不以为然的答道:“什么风雨师,就是一帮神棍,我还没进衍剑道时,这些人就一直各处行骗,风雨倒是没见到多少,江湖行当倒是摸得清清楚楚!还有为什么非要接这个跑腿的累活?咱们抓紧时间去大荒也好。”
他一直想不明白为何柳小奕要答应此事,当高英魁将求助的目光传来时,柳小奕毫不犹豫答应下来,吃罢酒宴便星夜启程,往北寨桥赶去。
土观音自函关倒塌的城墙里冒出来,引发的绵绵小雨经过一夜的酝酿后,不但没有停歇,反倒越下越大,等到天蒙蒙亮时,已经是倾盆大雨。
营帐内积水严重,函关的重建无法进行,将士们暂时退到高处避避风雨,高英魁忧虑的问着身边的文弱书生说道:“老兄,你说他俩能请的动那两位风雨师么?听说脾气多有些古怪,不收金银只看缘分,这世上奇怪的人真不少!”
文弱书生乃是中州御史第二位,小算盘罗玉,文武百官中就属他鬼点子最多,在临走前还嘱咐柳小奕两句,让他在见面后该如何劝说。
“放心,那小子挺机灵的,实在不行动武给绑回来,也是一样。”他虽看不透陆浩然的修为,但能感觉到那股隐隐的压力。
风雨师都没多少修为,他们修习的道法多是调动风雨的小道法,拿不上台面,多为了赚些钱财,保一方平安,因此也有些说他们自己放弃了修炼大道,是六道轮回中走出来的圣人,所以无论他们到哪里,皆是吃喝不愁。
北寨桥距离函关不是很远,原本所在的地方是数百年前一群啸聚山林的土匪,他们聚义之处建造的一座大寨,依山傍水分作南寨和北寨,由一条东西走向的小河分割开来,。
经历过几次战乱后,这些好汉们分崩离析,南寨被大火焚烧殆尽,只剩下残破的北寨,被流浪至此的难民们占据后,逐渐发展成如今的新北寨,那座横跨两岸的桥,也经过翻修后,成为此地的标志。
岸边多生长着梅子树,虽只有半人多高,但一株梅子树上,能结出几十斤沉的梅子,每日前来采摘的人们络绎不绝,北寨桥的百姓们从未刻意打理过这些梅子树,但年年长青,岁岁结果,养育着北寨桥一代代的人们。
梅子酒、梅干菜、梅子米糕,这里的妇人们可都是样样拿手,甚至从这里出产后,经由快马运往中州,是此地的一大特产,为不富裕的北寨桥增添几分财富。
两岸是开阔的平原,直到北寨所在的位置,都没有起伏的山峦,柳小奕二人身穿蓑衣在远处,化作两颗黑点摇曳的情形,被早起冒雨前来摘梅子的娃娃们看得一清二楚。
他们还以为是前来收货的商人,很多外地来的商贩们会趁着早晨的光景,前来收取最好的梅子,然后贩往各处,赚取些辛苦钱。
“这么大的雨水,居然还有商人过来,看来我们北寨桥的梅子就是好吃。”
“也不一定是商人们,或许是去打猎的伯伯,我今早晨看到有几位伯伯天还没亮就出寨子了。”
孩子们议论着,看着柳小奕二人走到近前,便纷纷凑了过去问道:“你们是来收梅子的吗?今天大雨,梅子还都没摘,要是收梅子就先请移步亭子等一等,避避雨。”
柳小奕不知道想到什么,居然点点头笑道:“当然是收梅子的,我要十两银子的量,得多长时间?”
十两银子在孩子们的眼中并无概念,他们只知道很多,其中一个比较年长的大孩子回应道:“我得问问家里长辈,请两位随我来。”
大孩子带着柳小奕二人朝着北寨走去,一路上也没遇到什么行人,大雨倾盆而下,没有多少愿意出来的,大家都在自家院落里用盆盆罐罐接取雨水,以备不时之需。
南荒难以种植很多粮食作物的根本原因,就是雨水太少,深水井的产出也仅仅够人和家畜的需求,难以满足大片的粮食地,有些上年纪的此时都扛着锄头下地,趁着雨水充沛的时候将荒地开垦出来,等晴天后种植些耐旱的作物。
不然干旱来临时,地窖里的储备粮不够,还需去大城里购买,老人们向来是舍不得这笔开销的。
顺着山路走进寨子中来,四面建造的房子错落有致,高低不同的房屋相互搭着,看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