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情绪抉择(1 / 2)
无论什么情绪都是你的选择
素芹是一位公司的白领,最近陷入了极度的苦恼之中,谁也不想见。朋友问她为何如此?她告诉朋友在单位里属她勤快,每天都提前到单位打扫卫生,其他人都太懒,让她很是看不惯,经常批评他人。她曾真诚帮助过单位里的好几个人,为她们做过事,还借给她们钱。然而在某一天,她偶然得知这几个人不但没念她的好,反而在背地里还老说她的坏话。素芹一下子被震惊了,她的精神一下子也垮了。她不明白为什么人心如此叵测,为什么周围的人如此自私自利。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她都处在抱怨与愤怒的情绪中,无法摆脱出来。
问题出现时,我们往往将关注的眼光聚焦在客观因素之上。如上述案例中的素芹,将自己所受到的打击归因于外界——同事不念她的好,说她的坏话。这种做法无异于是“关起门来敲门”,因为我们自己便是引发问题的根本所在,但我们却将关注的视角伸向了门外——别人或外在因素,而不从自身找原因,忽略了所有情绪的产生皆是“我们任由外在因素影响内在实相的结果”。
情绪是你对这些外界刺激的反应所导致的。面对相同的外界刺激,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这就说明,情绪是一种抉择,而不是任何事的结果或成果。
心理学情绪理论认为:情绪、情感产生的源泉是客观现实。但是,情绪、情感又不是客观现实直接、机械地反映。客观事物对人的作用必须通过人的认知过程,而人的认知过程受已有知识经验的制约,并与人的态度或愿望相结合。正是这种制约,当事件符合人的认识和愿望的系统时,就产生肯定的情绪;当出现的事件非己所愿,就容易产生否定的情绪。因此,认知在情绪、情绪的产生中起着中介作用。
一个人的认知系统或信念系统,决定其对问题和情绪的应对方式。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里斯的情绪abc理论证明了这一点。abc的理论认为:情绪不是刺激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abc理论当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人的认知或信念系统,c代表情绪反应。艾里斯认为,c=axb:诱发事件和信念的交互作用,最终导致结果c。一个人虽然对a(诱发事件)无能为力,但是他可以选择自己的应对方式来建构b(认知或信念),最终导致c(结果)。
慧玲今年已经30岁了,跟她的老公肖齐和两岁的女儿肖莉过着幸福的生活。但肖齐突然告诉她,要抛弃他们,和他已经怀孕的21岁的秘书双宿双飞,慧玲非常痛苦!慧玲虽然对于事件的发生无能为力,但是她可以选择自己的应对方式。她可以选择理性信念,坚强地告诉自己:“我知道肖齐做了什么,真希望他没有这么做,但他如果非要跟那人野女人在一起,不要我和肖莉,也没事儿。我们母女照样可以快乐地生活。”如果慧玲能坚强地做到这一点,其结果将会是:她虽然会拥有一些负面情绪,如痛苦、后悔、失望、沮丧,但这些情绪是健康的,可以帮助她面对不幸,使生活正常运作,并调整自己的脚步。
但另一方面,慧玲也可以选择非理性信念,例如:“肖齐是个混帐东西!他不该这么样,太过分了。我没有办法忍受这一切,我再也没有办法快乐起来,我真想一死百了!”这种自我打击的信念或情绪,只会令她感到毁灭、失控,甚至自杀。
面对同样的事件,不同的认知方式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两者的结果有时会天差地别。
在遇到困难的时,如果你怨天尤人、自暴自弃,那么你就会陷入情绪的泥淖,越挣扎陷得越深,而如果你选择愉快的心情来对待它,那么,它很可能就变得微不足道,变得有益且鼓舞人。比如,在单位里别人向你发牢骚,你可以选择生气,制造出种种不愉快的猜测:他在拿我生气,他看不起我,他在找我的茬,等等。当然,你也可以这样想:他只是在表达他的情绪而已,也许是心情不好,也许是有什么对我误解的原因。于是,你便能以宽容的态度谅解对方,以适当的方式处理矛盾,自己也避免了不愉快情绪的干扰。
当我们明白情绪是一种自我选择的结果之后,我们就会更能领悟查尔斯·斯温多尔(charles swindoll)的忠告:“态度比事实更重要。它远比过去、教育程度、金钱、环境、失败、成功、其他人的言行,都来得重要得多。它比一个人的外表、天赋或技能更重要。它能够建造或摧毁一家公司、一间教堂、一个家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