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蒲公英效应——抵触学习的劣根性(1 / 1)

加入书签

你有勇气独自一人去探索一条未知的道路么?那些能在陌生的道路上疾走、狂奔、让我们望尘莫及的人往往有着非凡的本领,他们知道怎样去学习知识怎样去适应环境。你永远不会成为另一个他,但你仍然可以拥有这种非凡的本领。

出于对自然的热爱,一个年轻人决定在一家公园担任除草的工作。公园的草坪绿草如茵,不过也相伴而生了一些杂草。尽管这些杂草并未引起游客们的反感,但他仍然认为,这些杂草的出现影响了整个草坪的美观。

他决心除掉这些杂草。因为杂草的面积并不大,他决定用些时间将杂草一根根拔除。绝大多数杂草在拔除之后就不在生长了,但有蒲公英却并非如此,即使在拔除之后,它们仍然能够在一段之间之后再次生长起来。这令这个年轻人非常苦恼,百思不得其解之后,他去询问了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园丁。老园丁告诉他,蒲公英的根埋得很深,往往在你认为你已经将它们连根铲除的时候,你并没有真正地触及他们的根部。

随着流传的愈发广泛,这一故事也引起了心理学家的注意,并演变为了如今的“蒲公英效应”——我们会对一些往往有着这种意义的事件十分抵触,尽管有时我们也会对这种抵触深恶痛绝,但劣根性决定了这种抵触的难以根除。

事实上,我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就时常如此,甚至可以这样说,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有着抵触学习的劣根性,这使得我们经常难以进行自发的学习。为了证明这一点,心理学家针对成人精心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心理学家与成人教育家共同设计了一套教材,尽管这套教材有一定的难度,但完全可以通过自学熟练掌握和应用。整个实验在两个由成年人组成的班级间进行,除特殊情况外,班级内每一个人的最终表现都予以考察。

在第一个班级中,成人教育家告知每位学生,这套教材中的内容并不会被讲授,而是给他们时间进行自发的阅读。这相当于我们所经历过的“自习”。

而在第二个班级中,成人教育家并没有进行特别的吩咐,他会完全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授课,不会格外的增加一些辅助理解的事例或习题训练。

同时这位成人教育家提前告知两个班级的每个学生,这门课程在学期末是要进行严格的考核的,每个人都应该清楚地知道这种重要性。

在整个学期结束之后,成人教育家对他们分别进行了测验,测验中的题目并不难,当然也不会过分简单,有一些问题主要是用来考察他们是否对这个这门课程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另外一些问题则涉及了对书中的细节知识的了解,难度最大的两个问题是应用方面的。

在对这班级的最终成绩进行比较之前,心理学家首先开展了特殊状况的排除工作,比如第二个班级的某个人因为工作过于繁忙长时间缺课而导致的成绩失常。最终,两个班级中分别有35人、36人的成绩是有效的。

由于人数上的不同,不能从总分角度进行比较。在计算了他们的平均得分后,心理学家发现,两个班级的成人在平均得分上有着明显的差异。第一个班级的平均得分只有65分,而第二班级的平均得分高达85分。

心理学家对这一现象的出现原因进行了解释。第一个班级的成年人采用自学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他们中只有极少数人真正进行了自习,而更多的人却因为本身有着抵抗学习的倾向,所以并没能做到对教材的良好掌握。

同时心理学家对两个班级的最高分和最低分进行比较。第一个班级中的最高分是95分,第二个班级中的最高分是94分。尽管如此,但这反而进一步证明了心理学家的结论,如果不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形下绝大多数人抵抗学习,第一个班级应该完全有能力达到与第二个班级相同的学习效果。

怎样才能将我们这种抵触学习、不能自发学习的劣根性彻底铲除呢?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劣根性既广泛存在着又难以消除,但并不是没有办法。而无论采取怎样的办法,终归应该从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开始——学习不仅和适应一样是我们探索未知道路的利器,更是决定我们人生成败的众多因素中最为关键的几个之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