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让孩子明白如何分辨仁者,如何做一个仁者(1 / 2)

加入书签

我们都知道,孩子亲近仁德之人,他的一生会获益颇多。www.Pinwenba.com虽然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符合仁者标准的人也越来越少,但是我们也要让孩子从小亲近仁者,与仁者为友。那么,我们首先要让孩子学会分辨仁者。因为,如果孩子不知道什么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仁者,又谈何亲近仁者呢?同时,我们也要勉励孩子成为一个仁者。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类”即很多相似或相同事物的综合,“齐”即相同,“俗”即庸俗,“希”

即少,“果”即真正,“畏”即敬畏,“讳”即因有顾忌而不说,“媚”即阿谀逢迎。整句话的意思是:同样是人,但是人们的道德学问各有不同。一般来说,跟着潮流走的普通人很多,而真正仁德之人却很少。对于真正的仁者,人们都会敬畏他,因为仁者说话不会因有顾忌而不说,也不会阿谀逢迎,故意讨好他人。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仁,是会意字,是一个智慧的符号,《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仁者,亲也。从人从二。”意思是说,想到自己就要想到他人,为他人着想,每个人都应该有仁爱之心,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仁”对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仁,就是指人心,即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仁爱之心。

对于孩子而言,“仁”是实现理想人格所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如果孩子能够以“仁”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仁”的境界衡量自己的思想,那么他就具备了达到最高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需要让孩子时刻亲近仁德之人,并促使他成为仁德之人。

为什么会“流俗众,仁者希”呢?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今天,人们的道德学问参差不齐,就像十指有长有短、树木有高有低一样,而且,真正的仁者似乎越来越少了。这是结果,那么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三字经》告诉了我们答案:“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其实,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人的本性也是非常相近的,但是由于后天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变化,便相距遥远了。孩子之所以会失去纯善的本性,是因为从小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