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做访客时,要让孩子务必遵循一定的礼节(1 / 2)

加入书签

“不学礼,无以立”,孩子如果不懂得基本的礼貌礼仪,怎么能立身处世呢?而在众多的礼节中,不可忽略的就是拜访礼节,特别是准备进入他人的家门、房门、办公室门时,该如何应对。如果孩子懂得应对的方法,那么一定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孩子总会登门拜访亲友、老师,关于入门的礼节,孩子知道吗?

在古代,人们居住的房子不是一开门就是客厅,而是在一个大院落中按顺序有门厅、客厅、后院等等,卧室坐落在两侧,即使小户人家没有那么多厅堂、走廊,但是进大门之后,也要走过院子,才能到达厅堂。

所以,这句“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说的就是准备进大门的时候,要“问孰存”,就是问:“有人在吗?”“某某在不在?”当准备进入客厅、堂屋的时候,要“声必扬”,就是把声音提高一些,以便让里面的人知道。我们从古装片中也能看到,一些大户人家接待客人时,都是管家或丫环先请客人在厅堂等候,然后禀报主人有人来访,主人可能会换件衣服,然后才到厅堂会客。由此可以看出,“问孰存”和“声必扬”

不仅是为了让屋内的人知道有人来访,也留给主人一些准备时间。

而这句教诲放在今天使用,也是非常必要的。不过,人们大都用敲门的方式代替了“问孰存”,如果主人的家门、房门是开着的,那就直接落实“声必扬”,提高音量问:“请问,某某在吗?”

说到此,我建议孩子在拜访他人之前,提前打电话预约,古代的通信没有像今天这样发达,互相拜访无法预知,自然不能提前作准备。今天就不同了,为了不让主人感到突然,提前打电话预约是很有必要的。

还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已经在人家楼下了,才打电话问:“你有空吗?我就在楼下,方便的话,我上来坐坐。”那对方怎么能说“没空”?

这种做法会让对方为难。所以,要提前一天至少半天预约,这样万一对方不在,孩子也不会白跑一趟。

当然,无论是否预约,到了人家家门口,都要敲门或摁门铃。关于如何敲门,如何询问,现今的孩子未必懂得。

一个小男孩放学回家,站在家门口就“咚咚咚”地使劲敲门,敲得又响又急。屋内的妈妈还没走到门口,就开始胡思乱想了,心想:现在正是放学的时间,是不是孩子在外面出什么事了?

妈妈一开门,看见是自己的儿子,稍松了口气,但还是急切地问:

“怎么了?没出什么事吧?”儿子一边进屋,一边说:“没什么事啊,渴死我了。”原来,男孩是太口渴了才这样敲门的,真是让妈妈虚惊一场。

将入门,问孰存

瞧!孩子不懂得如何敲门,让家人无缘无故地担心了一场。这是敲自家门,如果是拜访别人,这样敲门恐怕不会给人留下什么好印象吧!

另外,如果别人家的房门没锁,恰好孩子来拜访,孩子会怎样呢?会不会不声不响地进去,吓主人一跳,或者让主人误以为孩子有什么鬼祟行为,再或者会碰到主人衣冠不整等尴尬场面?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做到“问孰存”和“声必扬”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一定要让孩子通过落实这句教诲成为有礼貌的人。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去别人家,进门之前要摁门铃或敲门,但是,门铃不能持续不断地摁,敲门也要讲究方法,如果摁门铃或敲门太急促,会让屋里的人误以为发生了什么急事或大事而不安。

敲门一般敲三下之后等待回应,没人回应时,可以再敲三下,如果第三个“当当当”敲完后还没人回应,就基本可以确定屋内没人。另外,如果孩子个子矮,无法摁到门铃的话,那么就敲门,不要跳着脚去摁门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