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谋:学生生涯规划教育(2 / 2)
(3)全面参与(所有学生参与规划的过程);
(4)合作(在生涯规划的过程中,教师、家长、学生和各行业人士的协同努力);
(5)管理(建立一个项目管理系统保证各部门间的合作、关联和项目实施从一个年级转到下一个年级时资源的有效使用);
(6)评价(提供项目成功的证据)。
在弗罗里达的Volusia县级中学的生涯发展项目中,他们采用了两个重要的文件:一个是学生评估的视觉信息(VISA);一个是《职业领域指南》。前者是一张记录着学生个性、学习方式和职业偏好的卡片。在六年级,VISA的内容包括个性评估、自尊和社会意识的调查以及学生对工作场地的偏好;七年级的内容包括学校开展的生涯发展活动,与学习方式和兴趣、能力和工作偏好相关的活动,以及学生对职业领域的探索;八年级的内容包括与职业探索和职业领域相连的生涯发展活动,以及选择和获得工作的技巧。咨询人员和指导者利用VISA帮助学生升入合适的大学。后者描述了该地区的五个职业领域,并且列举了职业选择、价值、必要的技能以及与每一个职业领域相关的学校活动。
▲ 一个成功的案例
乔治亚州的Bear Creek中学,被誉为全美中学阶段生涯规划做得最成功的学校。该学校的生涯教育项目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回答三个问题:我是谁?我要去哪儿?我怎样到达那儿?
1、我是谁?
这是针对六年级学生的生涯活动所设置的问题,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他们作为中学生的新角色和责任,让他们尝试设立个人的目标,探索喜欢和不喜欢的东西,并且识别那些对他们的生活有重大影响的人,参与兴趣评估和关于学习技巧的会议。最后的活动是每个学生要完成一幅以“我是谁”为题的拼贴图,要求学生在这幅图里展现各自的喜好,比如他们想住在哪里,喜欢的工作类型是什么,甚至想要驾驶的汽车是哪种类型的。在这个层面上,学生开始探索他们渴望追求的生活类型,并基于他们各自的职业选择。
2、我要去哪儿?
针对七年级学生设立的活动主题是“我的职业道路”,这是一个帮助他们把学校和工作世界联系起来的项目。他们与当地的一家快餐连锁店开展合作项目,指导学生练习如何申请兼职工作,让他们参与评估自己的工作习惯和能力,并鼓励他们探索不同的职业选择。最后的活动是学生每人要写一篇职业研究论文,要求每个学生选择一个特定的职业并写出报告,可以使用网络、图书馆和学校及社区职业中心的一些资源。
3、我怎样到达那儿?
针对八年级学生将要转入高中学习的情况,生涯规划就应为他的升学做好准备。具体做法是升级他们的档案袋,建立学年目标,参与职业决策评估。最后的活动是召开职业探索大会,所有的八年级学生都要参加,语言艺术课的教师帮助学生制作展示板,主题是“关于各自的职业选择”。这些展示板在5月份的“学校职业周”展出。
在中学阶段,生涯规划成功的关键是在学生及其咨询者、教师、同伴和家庭之间建立联系,最重要的是在学校和学生的梦想与志向之间建立联系。当他们学习、探讨,并开始将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周围世界的时候,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最重要的是,学生在中学阶段开始建立他们的目标并开始规划各自的未来。
总的说来,这个项目允许学生通过一个系统的过程发展和计划他们的未来,帮助他们识别各自的兴趣和天赋,了解教育成就和工作世界之间的联系,从各种各样的资源中得到职业信息,懂得技术社会对高素质工人的需求,理解和实施决策及生涯规划,了解非传统工作机会和性别平等,熟悉中学课程和项目,最后懂得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
二、普通高中学校人生规划教育的基本要求与探索
人生规划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个性化学习需要。为此,学校要根据个性化、亲情化、渐进性、实效性的工作原则,建立“学生选课导师制”,并力求体现两大特色:一是从导“学”走向导“育”,使教师从学生的“学业导师”真正变为“人生成长导师”;二是从“导师制”走向“导生制”,使教师的指导最终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发展需要,转化为学生的人生规划意识与能力,真正做到“教师人人都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到关爱”。学校还要构建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强化学生的人生规划和终身发展素养,学业指导与成长指导同步的、一体化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具体做法:一是学校推选具有良好师德、健全人格、高尚情操及较强专业素养的教师作为导师;二是由学生自己选择导师,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导师被学生选定后,学校颁发证书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同时给予一定的课时补贴,导师的指导对象一般为20人左右;三是导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优势、学习风格、学习弱势、同伴关系、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下面是某学校引导学生进行人生规划的几点做法。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定位与审视
高中阶段以义务教育为基础,考虑到学生的多样化发展方向,更强调为不同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即个体发展的基础)。个体的发展离不开自我了解,可以通过回答如下问题来达成自我认识、评价与定位。“我要实现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包括兴趣、特长、能力、性格、品德、学业状况等)?”“我的优势有哪些(包括曾经做过什么、学会了什么、最成功的是什么)?”“我又有哪些弱势(遇到的挫折或经历中所欠缺的)?”“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哪一类的成功最能使我产生成就感?”
2、引导学生确立人生主要目标
所谓人生主要目标,应该是一个人终生所追求的比较稳定的目标。为了找到自己人生的主要目标,需要有一个详细的个人发展计划。它至少应该能够回答如下问题:
(1)“我要在未来5年、10年或20年内实现什么样的职业或个人的具体目标?”
(2)“我要在未来5年、10年或20年内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3)“临终之时回顾往事,一生中最让人感到满足的是什么?”幸福的人通常是这样的人,即他的职业和生活方式与他的生活目标相一致。比如,一个有着很强组织意识、文字天赋和教诲倾向的人,就很可能从编辑、教师等职业生活中得到最大满足。只要心中明确了自己的人生大目标,就会知道自己要选择或接受什么样的职业。毫无疑问,你会选择那份将有助于自己实现人生目标的职业。
3、引导学生初步策划如何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
高中阶段的教育不是大学的附属阶段,不能仅仅为升大学做准备,我们既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又要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使学生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规划人生的意识、创业的基本能力、面对未来生活的能力。因此,要引导学生思考:“我理想中的大学是怎样的?”“我理想中的专业又如何?”“我将通过怎样的途径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如果高考后无法就读理想大学我将何去何从?”等。对于上述所有问题的回答将能提供出一份有关自己短期目标的清单。在形成这些目标的过程中,不要纯粹地依靠逻辑思维。这一类的抉择,需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应该把自己的情绪、价值和信仰等因素全部调动起来。高中生现阶段目标实现需要做的初步发展规划就是专业选择与选课有机结合。选课的意义主要在于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同时教会学生规划未来和人生。学生可以综合考虑兴趣爱好、优势发展、当前就业形势、父母建议等方面因素之后实施选课。学生灵活地在规模、结构不同的学生群体中流动,选择不同的教师、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学习方式,所有这些都发展了他们的自我认识,给予了他们实践继续学习、工作和个人生活所需要的重要技能的机会。
4、引导学生不断修改和更新自己的人生规划
有了人生规划,就一定会有成功的人生吗?也不一定。它的存在只是为学生的前景提供一个架构,指示一个方向。学生是它的创造者,完全可以在它可能把自己引向歧途的任何时候更改它。
萧伯纳有一句名言:“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不明白事理的人硬想使世界适应自己。”人生就是在这种不适应,进而调整适应、发展适应的长河中前进的。在人生的每一段漂流中,都可能会远离坐标,问题在于,我们应该学会在远离目标的时候,去创造条件,接近目标。所谓创造条件,本身就是一种进取,一种求索,一种心向既定目标的执着,一种坚忍不拔的追求。这里关键的一点在于,不仅在远离目标的时候,要想到既定目标,更重要的还在于,要在远离目标的时候,找到接近目标的对接点,要把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都看作是向着大目标的迈进和攀登。人的一生是漫长的,更是变动的。国家政策的调整,外在条件的变化,家境的变迁,突发事件的出现,都会使我们的境遇变得困难起来。在艰难困苦面前,我们要以乐观豁达的心态直面人生,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支撑自我,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占据灵魂,要把艰难困苦当成是一种磨练、一种积淀和一种成熟。
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获得了一份宝贵的高中生人生规划案例——《为自己的人生植树造林》根据当事人的要求,案例作者使用笔名,可供高中生制订人生规划时参考。
深圳中学郭斯娜同学对人生规划和选课制发表感想时,道出了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的感悟:
“我作为一名高二的学生,在高中新课改的热潮中已度过了将近两年,自身对自主选课的感受也从迷茫转变为清晰并对之肯定。
第一次接触选课是在高一的第四学段,面对这样的新事物,完全无从下手,一片茫然,不知如何选择才能尽量让自己在新课改中真正学到更多,得到更多,之后,学校为同学们灌输这方面的知识,老师也热切地关注我们,指导我们,真心诚意地帮助我们,给我们各种建议。在矛盾与忧虑,彷徨与惆怅中,我们最终成功地进行了四次选课。
一年过去了,从选课当中,我所学到的不仅仅是单纯地选择课程,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面对新事物的变更,不慌不乱,并从对这些新事物的适应和问题解决中获得新的应变经验,从而更有勇气去面对、去把握自己的人生。如今,我已不再是从前被长辈们牵着鼻子走的无知小生,我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开始懂得去为自己的人生考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懂得了对自己负责,增强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自主意识。跨出了这选择的第一步,我想面对今后的任何困难,自己都应该能够平静地去面对,去解决了。我想这才是选课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引自2006年高中新课程国家级通识培训演示文稿《让每位学生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深圳中学高中选课制情况介绍》。
案例4.3为自己的人生植树造林
案例的作者是改革开放前笔者当小学教师时教过的一个学生的女儿,她1988年出生,不仅从初中阶段就开始规划人生,早已实现了从英语“差生”到大学留美的转变,而且在高中阶段就立志要让人生之路郁郁葱葱。
小时候读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男孩跟爸爸在雪地里比赛,两个人一起走到远处的一棵树下,看谁走得更直。小男孩一只脚掌贴着一只脚掌地走,却从余光里看到爸爸大步流星地从自己身边经过。等到小男孩终于走到树下,爸爸已经在那里等了很久了。小男孩看到自己和爸爸的脚印,发现自己密密麻麻的脚印在雪地里歪歪斜斜的,而爸爸稀疏的脚印却是笔直的。他不解地问爸爸为什么会这样,爸爸说:“因为爸爸一直看着前方的大树,所以才能走得又快又直啊,这棵大树就是爸爸的目标。”
那么,如果人生是一条单行道,什么是我的大树呢?
在我14岁的时候,想法落到了笔上。
当时我正读初三,是中学关键的转折阶段,我的成绩出现了波动。当时用了一整天时间去审视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咨询了班主任老师以及我的弱项的科任老师,了解我的主要问题出在哪里,然后制订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以使自己能尽快调整状态投入到初三的复习大潮中去。而我的中考目标就是××中学,全市唯一的省重点学校。我给自己的学习计划命名为“人生近景计划”。这个计划详细到了每天的哪些时段该做什么事情,读哪些书,做哪些题。
当我的成绩又步入正轨的时候,我开始反问自己了。中考不过是人生中一个小小的环节,充其量只能算是我的“小树苗”。那么,我究竟要经历什么样的人生呢?于是,在紧张的初三学习生活之余,我一直在考虑自己的兴趣所在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期间,我和父母、师长还有各个年龄层熟悉我的朋友讨论过,得出的结论是:我是一个“社会型”的人,适合从事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加之从小对法律有很大的兴趣,也接触过从事法律的专业人士,阅读过相关书籍,就将自己的发展方向定位于社会科学。之所以没有仅局限于法律,是考虑到自己的兴趣有可能在高中阶段发生变化。初中时我的英语水平出现飞跃性进步,觉得自己对语言上手很快。当然,这与我初中一个英语启蒙老师的帮助是分不开的。老师的热心帮助让我从一个只知道ABC,远远落后于其他同学的“差生”,成长为到初三时英语考试成绩进入年级前三名的“尖子生”。考虑到祖国未来的发展将会与世界各国有着密切的联系,就又逐渐形成了出国深造的计划。于是,我的人生远景计划出台了。
第一,中考在我的远景计划里只变成了一句简单的话:2003年参加中考,目标——××中学。相应的实施计划已在前文中提到了。我的远景计划全部浓缩在一张纸上,都是极其精练的一句话。然而要将这一句句话由目标变成现实,对于每个目标我都有一个近景计划来支撑,以确保在实施过程中取得实效。
第二,是高二为留学美国而参加的资格考试。考试有两种,分别是中国人比较熟悉的托福考试以及被称为“美国高考”的SAT。当时要兼顾赴美的考试以及校内的基础课程,压力非常大。于是,合理的时间规划就变得非常重要。为了实现这一阶段的目标,我也做了复习计划安排表。在自学SAT课程的时候,常常要一天背几个小时的单词,做成套的为美国学生设计的“高考题”,每天精疲力竭以后还要再来攻克学校的数理化。而且由于同学当中没有像我这样计划留学的,在整个计划实施过程中我就像是“独行侠”,有时候甚至出现放弃的念头。在这样的念头出现的时候,学校的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学校学生辅导中心的老师通过谈心,指导我掌握减轻压力的办法。英语老师给了我很多技术上的帮助,比如说我写好的文章交给老师,老师会一遍遍地帮我修改。在学习成绩有所波动的时候,班主任在了解情况以后也给予我很大的鼓励,支持我选择不一样的人生。在这些良师的鼓励下,我咬牙挺过了最艰苦的学习阶段,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托福考试一次通过,在香港考的SAT也不错。
第三,是18岁申请美国高校并争取全额奖学金。
在这里先要澄清一个概念。包括我父母在内,都曾以为申请美国大学就是考一个试、填几张表格的事情,其实,申请美国大学是一个十分繁复的过程,其中包括标准化考试、高中成绩单、在校活动、校外活动、各项特长、所获奖项、综合能力的体现(包括领导力、组织能力等)、申请论文、个人陈述、推荐信、面试等。可以说美国大学选拔人才是真正地在挑“人”,因为他们看中的是一个学生作为社会人应具备的各项能力。
在这个竞争环节中,我过去做的一系列计划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从初中就开始有计划地培养自己,因此应对上面所说的选拔标准比较有针对性。标准化考试以及高中成绩在前面已经提过自己如何合理安排时间,以及积极主动地利用身边的资源,比如说有许多老师和同学都愿意给予帮助。其他方面对我来说不仅是能力的培养,更是一个性格转变的过程。
我本身是一个内向、羞于表达的人,但是很庆幸,初中遇到了一位音乐老师,这位老师激发起了我对音乐以及表演的热爱,并利用个人的时间无偿地对我进行训练,包括声乐、演技、主持、朗诵等各方面。经过两年的训练,转变真的非常大,我本来是登台就会发抖的人,后来却变成了比赛专业户,被同学们戏称为“人来疯”,在表演方面为学校争得了许多荣誉。从一个内向害羞的女孩变成如今开朗自信的女孩,是我的重大转变之一。也正因为初中打好了基础,到了高中以后就更能自如地施展拳脚。利用这些爱好和特长,我在学校组织成立了话剧社,使该社从一个十多人的小社团发展成为全校最大、最受欢迎的社团,如今已有百来个社员,学校还因此特别开设了戏剧课程供学生选修。话剧社成员在众多的比赛中也不负众望,取得了很多骄人的奖项。
在初中时,我就已经是学生会主席了,带领学生会成员进行了许多大刀阔斧的改革和活动。到了高中以后,我继续成为学生会的活跃分子,还参加了学校的学长团,参加了专门的领导力训练营,成为新生的领袖。在一次我校实施的社会实践学习中,我们没有去旅游胜地,而是和另外一个女同学设计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线路,组织二十多位同学,开展了一次捐赠活动,包括书、文具、衣物以及钱款,然后带到一所希望小学,并在那里支教。
我也参加过许多校外活动,比如说在市人民广播电台当少年主持人,在艺术中心当英语话剧的助教,在高中阶段到律师事务所参观学习并利用暑期无偿地工作,在报社、杂志社当学生理事、编辑、记者等。
我在特长方面主要突出了声乐、钢琴和演戏,为说明这些,我还专门录制了一张美声的光盘寄给所申请的(美国)学校。申请赴美学习的推荐信由学校两位非常熟悉和了解我的老师撰写,他们一定是非常肯定地评价了我高中阶段做出的种种努力。在申请赴美学习的过程中,我参加了4场大学的面试,全程用英语跟面试官海阔天空地聊,这可以说是申请过程中最放松的阶段了。
在整个准备过程中,我最应该感谢的就是我们学校外事办的负责人,也是我们的校长助理。他是一个美国人,在美国做的就是大学的指导教师。在申请的时候我有什么疑惑困难都争取他的帮助。他还常常帮我出谋划策。在时间最紧张的阶段,我半夜写好申请文章发给他,他会在第二天上班前帮我修改好。学校的推荐信也是校长助理帮我写的。在学校的支持下,我拿到了几个很不错的美国大学通知书。我选择了一所纽约最早成立的文理学院,并获得四年超过百万的全额奖学金(每年43000美元)。我选择的专业是POLITICAL SCIENCE(政治学)和戏剧表演——两种对将来报考法学院非常对口的专业(美国大学本科没有法律专业)。
以上写的都在我的人生远景规划里并且都实现了。我接下来的计划就是2010年大学毕业,得到自己感兴趣的两个学科的学士学位。然后花两年时间参加工作实践再申请美国的顶尖法学院。毕业后准备参加纽约州律师注册考试。通过之后回国参加工作并专注于处理国际经济事务。这都只是很简略的一两句话,但是我的求学和就业架构已基本形成。我不能说人生就会顺利得一如我计划的那般,实际的人生道路必然会有许多挫折和坎坷,但是有了一个明晰的大方向,即便是道路错综复杂,我相信也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有了人生的求学和就业方向,我却仍旧觉得不完整。毕竟,这并不是人生的全部意义所在。我开始思考自己想做什么样的人。我希望自己能够有一定的素养,即便不是一个博学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无知的人,那就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自己的知识面,还需要多到外面的世界走走看看,开阔视野。我也希望自己是个有生活情趣的人。我有很多爱好,喜欢表演、钢琴、声乐、话剧、音乐剧,这些爱好让我的生活丰富起来。我还希望自己是个快乐也能令别人快乐的人,于是学会慢慢调整自己急躁的个性,开阔心胸,广泛地交朋友,尽量去帮助我能够帮助的人,而且是主动的、自发的。同时,保持我自己的闪光点,做一个积极、乐观、主动、勇敢、坚强的人。当然,想要做到以上这些,就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因此也要培养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我认为,这已经不是在种一棵树了,因为这些都是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中去的。
在我的眼里,人生就成了植树造林的一项工程,我的愿望就是让自己的人生之路郁郁葱葱!
晨鱼于2006年5月8日凌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