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我与华东师大(1 / 1)
从年轻时到现在,我曾三进华东师范大学,亲身感受到学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和变化。
1962年,我考进了华东师大教育系心理专业,开始了充满理想的大学生生活。那时,一股对专业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对人生的理想的精神力量,驱使着我们全班同学如饥似渴地学习。我们班级曾是全校1964年度的先进集体,上过学校的《学先进简报》呢!但是,在当时极左路线的干扰下,书桌没有平静多时,我们便卷进了“四清”和“文革”的政治大潮。在动乱**的1968年,我们带着迷茫和凄凉,离开了母校。班级溃不成军,毕业时连张集体照都没拍。我本人则告别了孤寡的老母,离开了上海,到鲁中的一个煤矿“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去了。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组织上和思想上结束了极左路线的统治,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成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届研究生,又回到了华东师大,师从左任侠教授和李丹教授,研究儿童发展心理学。当时的华东师大,正在从十年动乱的文史楼
折腾中渐渐地复苏过来,但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都蕴涵着一种重振旗鼓、为实现四化贡献力量的信念。三年的研究生学习,华东师大的学术氛围和导师的耳提面命,奠定了我的学术方向,更积淀了我的人格基质。二进华东师大,改变了我的生活道路和发展方向,使我有能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一点成绩。
我第三次回到华东师大,是上海市的师范结构调整创造的机会。1996年底,上海市教卫党委在上海教育国际交流中心召开全市高校党政负责干部学习讨论会。我作为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副校长出席了这次会议。会上我碰到了时任华东师大党委书记的陆炳炎和校长王建盘。我问他们,将上海幼专并入华东师大,是不是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华师大的一个标志,陆炳炎略作沉思后,表示“应该可以这么说。”1997年9月27日,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揭牌,作为并入单位的一员,我领到了一枚红底白字的华东师范大学的校徽。这是我早年梦寐以求的理想,想不到本科毕业三十年后,又回到了母校。当我以教授的身份跨进文史楼为学生上课时,眼前浮现的尽是当年学生时代的景象,其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华东师大高规格的办学规模、高水平的办学思路、高质量的学术氛围,给了全院教师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我本人也开始承担了博士生导师的职责。上海幼专的并入,也为我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力地推动了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了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改革。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很快就融洽起来,各自找到了合适的岗位和专业生长点。并校以后,学校党委调查研究,顺应民心,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帮助并入教师适应新环境、新要求。广大教师也努力克服困难,积极适应。华东师大的学前教育专业很快就成了国内领先、国际瞩目的新兴专业,专业教师队伍最多、培养层次最齐、课程设置最先进,为华东师大的专业发展出了一把力,同时,成为了上海幼儿教师职前和职后师资培养最有影响的单位。
应该说,华东师大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的发展历程,在上海市师范结构调整中是一个成功的典型。
首先,这个学院的成立,为部属高校与市属高校合并提供了示范。其次,对提高上海市幼教师资的培养层次创造了条件。第三,对拓展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开辟了更高的平台。我认为,这些都是我亲身体验到的改革开放的成就。
2008年11月17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