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不知写什么(1 / 1)

加入书签

好像有很久没有写点什么了。倒不是没什么可写,而是想写的东西太多。想写的东西一多,就不知道写什么为好。结果就是什么也不写。在心理学上,这叫动机冲突。今天是周六,闲在家里,望着电脑发了一会呆,觉得老是不写点什么也不是那么回事,终于感悟到即便硬写点什么,也比什么都不写强一些。

江湖上有一篇讨论男人“软肋”的文章,标题叫《中国男人的几根软肋你有吗?》。这标题就出手不凡。首先,它咬定中国男人是有软肋的。每个人都有几根,不是一三五,就是二四六,区别只是根数的多少而已。然后,它出了一道选择题,让你在文章中根据描述自己对号入座,自觉挑选。我想,这作者一定是位女性,在给男人设套呢。但我读了之后,周身汗颜。噫呀,这六根软肋我怎么根根都有!我不得不敬佩该作者的深刻了。但细想想,又感到有点意犹未尽。人类的肋骨构成胸腔是用来保护心肺等脏器的,而心脏要跳动,肺部要呼吸,胸腔肋骨不能像头骨那样坚硬,本身就需要有一点弹性。上帝造人时,还从男人的肋骨中抽掉一根另作他用。可见,男人的肋骨本来就先天不足。此生为男人,深感肋骨软一点还不是致命的。对于男人来说,腿骨要硬,才能站得住;髌骨要硬,才能不下跪;腰脊要硬,才能挺得住;锁骨要硬,才能挑重担;颈椎要硬,才能不低头。男人身上的骨头,除了肋骨可以软一点,其他部位的骨头都必须是硬硬的。骨头只是人的支撑系统,更关键的是,男人的头骨里还应该有一个高度分化的头脑。昨天读了一篇评论中国电影大片的文章《叫座不叫好的中国大片缺什么》肖鹰,《中华读书报》,2009年12月2日。,作者指出,与美国的大片相比,中国的大片不缺技术,而缺灵魂。具体地说,缺爱心,缺格调,缺文化。我感到,这“三缺”,不是在讲中国的电影,而是在讲中国男人的普遍要害!三缺的核心是缺文化。假如哪一天有空,真该专门来研讨中国男人中普遍弥漫着的文化缺失。

澳大利亚学者通过基因研究发现,人类的y染色体正在减少。3亿年前,每个y染色体上有1400个基因,而现在只剩下45个基因了!y染色体的消亡,就意味着现代意义上的男性灭绝!人类将重新迎来一个女性社会。不过,还好,那是500万年以后的事,轮不到我们。

上周去浙江瑞安参加一个早期教育的会议,遇到一位国际象棋大师。他现在退休了,正在教儿童学国际象棋。闲聊之间,我问他,那些国际象棋学得好的孩子,具备哪些心理品质?大师列举了一些特征,我感到非常有趣,越聊越投机。我问他,从小让这些孩子你死我活地“争斗”,会不会使这些孩子的社会交往变得有障碍?他说:“不会呀!”接着,他举了一例。有一次,两个孩子在比赛。两人旗鼓相当,难分伯仲。突然,甲童对乙童说:“嗨,你怎么这么笨,你这样、这样、这样走,不是就把我将死了吗!”乙童欣然接受了甲童的建议,这样、这样、这样地走,结果赢了甲童。两人都一样高兴。我听后,甚是感动。童心无邪,真是可爱!会议送给与会者一本我著的《聪明宝宝一百问》,大师请我在扉页上签了个名。我则向大师要了一本他著的《幼儿学国际象棋》。日前,我已经收到了他邮寄来的书。歌德说过,“国际象棋是聪明人的游戏”。可惜,我不够聪明。家里还有一副云子围棋。白子玉一般的温润,黑子透光看是墨绿色的,十分名贵,是云南的朋友送的。我依然是棋盲一个,始终没有体会到“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雅趣。

在温州机场候机的大厅里,我在一个小小的书亭里见到一位眼熟之人,正在视频里讲授元阳之气。去年,有一位老朋友曾寄给我几张dvd,就是这位被称作“国学大师”的。dvd封面上,大师身穿金黄锦缎的长袍,蓝底金花镶红底金花边的马褂,留着齐脖的长发,好像刚剪了辫子似的。国学大师讲的是企业管理、营销之类的道理。讲课时,满脸凝重,双眼似睽似瞟,还时不时地要求学员高声朗读经典三遍,有点滑稽。这次幸会,走近一看,书摊上dvd封面上的大名果然是他,但头衔变成“国学应用大师”。原来这国学也分学术型和应用型两大类,每类都有大师。国学应用大师正在坐而论道,讲打坐的要领。打坐的最高境界是得元阳之气,而得元阳之气的标志就是勃起。讲到这里,大师应用自己的食指在胸前克服地心引力,划了一个1/4的圆弧,以使直观。看来这打坐也是男人的专利。

不久前,我参加了纪录片《小人国》在上海的首映式。电影记录的是李跃儿老师在北京创办的幼儿园“巴学园”里发生的幼儿之间的故事。电影结束,大灯亮起,我才发现,李跃儿就坐在邻座上。主办方邀请了一些学者开了个座谈会。会上,一些影视界的学者就《小人国》是不是纪录片一事展开了辩论。有位戴着眼镜的女学者,据说是本埠著名影评家,认为《小人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纪录片,因为里面有故事情节。此话一出,会场沸腾。有人指出,此言不妥。导演张同道博士也作了回应,指出这是规范的纪录片。话题涉及到影视的专业概念,隔行如隔山,我不庸置喙。轮到我发言时,我更多的是从儿童心理与学前教育的角度分析《小人国》的价值。但我想,赵忠祥配音的“动物世界”应该是规范的纪录片了吧,那里头,从猎豹追蹬羚到昆虫交尾,不都是有故事情节的吗!关键应该是这故事是编造的还是真实的吧。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在争论。据说每个领域都有“潜规则”,不知深浅时,切勿下水。会后,我邀请李跃儿第二天到行健学院去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做个报告,她欣然接受。真是个爽快人!

还有几件想写的事。今天再往下写就扯远了,就此作罢。

2009年12月5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