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京城骤起潇潇雨(1 / 2)
李自成说做就做,用不了几天,居然就筹集了数百万,不无自得地冲向户部尚书萧应坤道:“能解你的困境否?”
萧应坤如实道:“暂时倒是解了,但皇上向百姓承诺过,三年不纳钱粮,如此有进无出,恐怕支持不了多久,咱们还是早作打算为好。”
李自成看了看李岩等人,见他们纷纷跟着点头,不想让他们失望,底气十足地道:“咱们既然跟老百姓承诺过,就没有擅自改动的道理,兴兵,去抢明朝官府和官员的。
哼,这还只是一个并不富裕的陕西,若是换了富庶一点儿的省份,不,干脆就说明朝的京城,再加上那些贪官污吏们,还能少得了咱们的吃穿用度?“
说着,转向李岩等人又道:“你们交给朕的差事,朕办好了,不知朕交给你们的差事办得怎样了?”
宋献策道:“君恩、李公子、芳亮等,我们一起议过了,拟定兵分三路,一路权将军田见秀率领,留守西安,保护大本营,另外两路直取明朝的京城。”
说着,行至地图前,指着道:“一路由皇上亲自统率,为右营,诸将及我等跟随;一路由大将刘芳亮统率,为左营。
渡河后,左营沿黄河北岸向东运动,经由河南怀庆府、卫辉府、彰德府,进入京畿大名府、河间府、保定府,截断明朝皇上南逃之路后,跟右路会师于明朝的京城。
右路则奔平阳府,而后北上太原、大同、宣府,走居庸关,克昌平,直抵明朝京城城下。
年前,也就是十二月二十八日,皇上派出李友、白鸠鹤两员大将,率先头部队进攻山西。
目前李友、白鸠鹤两个已在禹门口渡过黄河,并传牌山西各州县,要求各地官吏认清形势,不作抵抗,为大军渡河并顺利展开创造了条件。“
说到这里,见李自成低头沉思着,稍顿了顿,又道:“我们认真地议过了,进京的路线别无他选,因为尚且不知崇祯敢不敢动用吴三桂的边兵,我们必须得做两手准备。
若是崇祯不动用边兵,咱们此去,时间多半会消耗在路上;若是他动用了,咱们就必须做好打硬仗甚至退回陕西的准备。“
李自成又记起了,自己跟闯王高迎祥最后的那次长谈,在想:“是得做两手准备,不过,也没有必要非要灭了朱明,招降、逼其退位、甚至逼其承认大顺再拨付一定的军费,也未尝不可。
出征在即,这话可不敢说出口,免得影响了士气,对了,就这样说吧。“
拿定了主意,李自成道:“看得出来,你们果是费尽了心思,各方面考虑得很周到,甚合朕意,就这样定了。
本来嘛,战争就有不少不确定的因素,目标和战略须得视情而定,但是决心决不可以动摇,靠着坚定不移的决心去争取最好的结果。“
说着,环视了一下众人,见他们在纷纷点头,提高了声音,颇有点儿凝重的意味道:“各位速去依宋先生他们所议定地准备,正月初八,朕御驾东征。”
严旨命孙传庭率部出征后,因为捷报频传,崇祯免不了兴奋又自得,每天都早早地去文华殿看奏疏听汇报,唯恐不能第一时间听到,李自成及所部被歼的这个他期盼已久的好消息。
现实却是,孙传庭的捷报过了不长时间就突然停了。
“难道柿园役的悲剧又重演了?”纳闷之余,崇祯蓦然涌上了这样的念头,一股浓重的不祥的预感随之向他袭来,仿佛要把他压扁挤碎。
半晌,才总算缓过了一口气,崇祯忙命自己连呸了三声,去想:“必是孙传庭率部忙于清剿李自成残部,顾不得写奏疏,指不定捷报正快马报进宫来。”
想着,已把孙传庭之前的捷报全都找了来,一份一份贪婪地看着,憧憬再度盈了上来。
突然,听得王承恩轻轻叫了声“皇上”,忙抬头来看,但见他一脸的急,一愣,旋即道:“不就是报捷嘛,何必这样急?”
王承恩闻言,暗自叹了口气,虽心中不忍,却还是不得不把孙传庭兵败潼关失守的消息一五一十地讲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