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静悟往昔(2 / 2)

加入书签

只是喜欢,喜欢一个人的静寂,想着不着边际的遥远;

只是忧郁,心里始终都不能开解,那么多的无可奈何;

只是孤独,即使在喧闹中我仍然感觉孤单,仿佛走在滂沱的雨中;

只是彷徨,对与错,好与坏,得与失,多与少,加与减,爱与恨,

善与恶,谁又能说得清楚?

只是喜欢,喜欢一个人想,一个人问!

有些事,来不及说后悔,只能让自己遗憾。

有些事,宁可让自己遗憾,也不让自己后悔!

千帆飞鸟逐尽,不看。与你共坐一方青石,凝望、静观沧海桑变。

与你共坐,一日便胜似千年。

残阳退没,月光森然。灯影木屋里,

窗外是山,山外是天,天外有仙,

仙是你我,你我如灯影。

在红尘里,在缘份中,你我不记来时路,不回,不悔!

在情深里,在偕老中,我与你如同时间,来之,不归!

你我之爱,在眼前,在遥远,在时间洪荒的天地之间,在浩渺寰宇的虚空里面。

不惧时光,岁月静好。相宜相安,再莫叹尘世恩怨,形影相执,像烈日守着夏至。

如此相携,一时宛如一世!?一世?不,我们已过了亘古。

阿浪久久宁听着人类始祖地母的话语,倏地身躯一颤,睁眼一看,还和琦儿盘膝坐在湖底地面,远处依旧是那如梦亦真的殿宇……

“阿浪,你怎么了,我感觉你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琦儿惊诧看着阿浪道。

阿浪含笑看着如画的琦儿,轻声道:“没什么,可能是刚才有所明悟。”

“阿浪,你现在到底什么修为了,我怎么看不透了?”琦儿依旧惊诧着。

“我也不知道,以后自然会晓得。”阿浪溺爱的抚着琦儿的脸庞道。

琦儿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只是浅笑看着阿浪。

“琦儿,我今日才发觉你有酒窝的,真好看。”阿浪笑道。

“我有多看?”琦儿娇嗔看着阿浪道。

“梨涡浅笑,虽无酒香,我却醉得如一条狗!”阿浪正色看着琦儿道。

琦儿听了阿浪的话之后,一怔,随即大笑起来,佯怒的打着阿浪……

阿浪轻轻揽住琦儿的肩膀,轻声道:有时候,我们活得很累,并非生活过于刻薄,而是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行走在人群中,我们总是感觉有无数穿心掠肺的目光,有很多飞短流长的冷言,最终乱了心神,渐渐被缚于自己编织的一团乱麻中。其实你是活给自己看的,没有多少人能够把你留在心上。

走到生命的哪一个阶段,都该喜欢那一段时光,完成那一阶段该完成的职责,顺生而行,不沉迷过去,不狂热地期待着未来,生命这样就好。不管正经历着怎样的挣扎与挑战,或许我们都只有一个选择:虽然痛苦,却依然要快乐,并相信未来。

世俗界如今纷乱如潮,当所有人都把当作理想,?把世故当作成熟,?把麻木当作深沉,把怯懦当作稳健,把油嘴滑舌当作智慧,那只能说这个社会的底线已经被击穿,所以他们没有资格说我的勇敢是莽撞,执着是偏激,求真是无知,激情是幼稚。

一个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的时候,一个人的战争。这种时候你的内心已经兵荒马乱天翻地覆了,可是在别人看来你只是比平时沉默了一点,没人会觉得奇怪。?这种战争,注定单枪匹马。

认清一件事,应该是首先是感触,再者追

寻,最后是表达,现在我们多缺少的是第二步。

我们有时候的孤独就像这湖底亦真亦幻的宫殿,仿佛是一个秘密,却无从述说。

以红尘为道场,以世味为菩提,生一炉缘分的火,煮一壶云水道心,茶香萦绕的相遇,熏染了无数重逢。

世上有许多种遇见,最美好的,莫过于在我最美的年华里与你相遇,时光在每一秒的绽放与流动中变得珍贵而隽永。

“说得好,男娃娃,你明悟之心实在是极佳!可否为本宫当场作首诗词。”地母忽然道。

阿浪听了地母的话之后,赶忙和琦儿站起身形,躬身一礼,略一沉思,缓缓道……

步莲李伴人归。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香苒苒,梦依依。天涯寒尽减春衣。

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

阿浪话音刚落,地母便不断重复轻语起来……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相顾无语的刹那,便读懂了彼此眼眸里的脉脉深情,一见倾心,再顾倾城。何需表白,一种心动萦绕在心里,一种欢愉婉约在眉间。无须多言,一份相知,是前世未了的情,一种爱恋,是今生不解的缘。

爱,无关乎时间长短,情,能跨越山遥水远。缘分真的是很奇妙,有的人相伴一生,也走不进你的心灵,而有的人,只需一眼,便再也走不出你的牵绊。总有一种遇见,会温暖了你的生命,总有一种爱恋,能望穿最深的流年。

一朵心花,静默在心底,悠然绽放。捻一指芬芳,我用最柔婉的初心,书一笺明媚的诗行,一抹唯美的情愫,随着细细的风,漫过心湖,心念如花,寂静欢喜。一次回眸,缤纷了季节,一份留恋,芳香了时光,一次驻足,温润了流年,一份懂得,嫣然了初见。

唉……

地母倏地又是一声长叹,随即道:“本宫继续讲解{玄珠录},你二人听好了。”

阿浪和琦儿赶忙盘膝而坐,凝神静听起来……

一切众生欲求道,当灭知见,知见灭尽,乃得道矣。虽众生死灭后,知见自然灭,何假苦劝修,强令灭知见?死不自由死,死时由他死,死后知见灭,此灭并由他。后身出生时,生时会由他。知见随生起,所以身被缠,不得道矣。若使身在未灭时,知见先以无;至已后生时,自然不受生,无生无知见,是故得解脱。死不自由死,死后有他生;知见有我灭,由我后不生。

身中诸有既空,其空亦空,心有天游;空有俱空,心无所系。

其若有知,却有名无知,其知元不有,无有无无知。心中本无知,对境始生知;心中非无知,不对剩无知,人道木火亦然。故曰:无常可使有,有常可使无,因有对不对,有知有不知;不因对不对,无知无不知。有知有不知,有所而不知;无知无不知;无所而不知。身之所见,旧国旧都,望之畅然,况归无知至性至体之都邑乎!

将心对境,心境互起,境不摇心,是心妄起。心自不起,因境而起。无心之境,境不自起,无境之心,亦不自起。可道为假道,常道为真道,若住于者,此常会是可。常独住常而不遍可,故此常对可,故其常会成可。起言已出世,言常亦言可。常可既元无,亦无无常可。若在众言等,则是有言观其徼;若悟众言空,则是无欲观其妙。

天下无穷法,莫过有与无。一切有无中,不过常与断。所生不过四生,生居不过大道。

不但可道可,亦是常道可;不但常道常,亦是可道常。皆是相因生,其生无所生;亦是相因灭,其灭无所灭。

空见与有见,并在一心中,此心若也无,空有之见当何在?一切诸心数,其义亦如是。是故心生诸法生,心灭诸法灭,若证无心,定无生,亦无灭。

通常四是,一常二非,平之则堕一,不平不见一,道则平与不平俱是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