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死亡丧钟(1 / 2)

加入书签

2009年,巴国,西北边境。

这一年,巴国城市白瓦沙,被多起血腥黑暗的恐怖事件所笼罩,成了世界受恐怖灾害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面对来自境外猖獗的恐怖组织,巴国不惜花费重金雇佣其它军事力量对他们越境实施打击。

夜色沉沉,一架由波音公司出产最新型的ACH-68“科曼奇”武装、运输通用直升机,在黑夜的掩护下掠过了白瓦沙上空。

机舱内,坐着十几名全副武装肤色不同的士兵,厚重的油彩下,是一张张凶悍的面孔。士兵们半寐倚靠在座椅上养精蓄锐,就像一群等待出击的凶横饿狼。

这些士兵来自UN(联合国)反恐联盟,今晚,他们将执行一项突袭计划,一个足以轰动世界的反恐行动;如果任务完成,明天早上他们就会出现在各国《军事时刊》上,历史性的一刻将由他们来谱写!

舷窗边,一名东方面孔士兵,神色黯然盯着手里的一味药材,药材呈圆柱形,表面棕褐色,茎带紫色,这味药材名叫”当归“,这味当归是他几年前与恋人分离时,恋人相赠的。

当归,有鸿鹄之志,远在异国他乡的人平安归来的寓意,古代将士远赴他乡征战前夕,他们的妻子就会将此味药材交付与他们,期盼他们早日凯旋归来。

睹物思情,林威一颗当归之心愈加强烈,他缓缓抬起头,眼中夹杂着一丝忧伤与期盼,眺望着舷窗外对着的东方,刹那间,一记隐隐地回忆,带着曾经的感伤和苦涩向他席卷而来。

在那遥远的东方,有他信仰的国家和枪林弹雨中滚爬出来的兄弟,还有那些名字永远刻在冰冷墓碑上的战友。林威紧攥着手里的当归,默默祈祷着……祖国,亲人,战友——归来再见!

“威哥,想什么呢?”一名士兵,碰了碰旁边魂不守舍的林威。

士兵与林威有着同样的东方面孔,约莫十八九岁样子,怀里抱着一把前置消音的M4卡宾枪。

沉浸在悠远回忆的林威,收回思绪,眼里带着几分忧伤,撇过头盯着一脸稚嫩的李逸,应道:“想起祖国和你哥了,你和你哥真的好像,呵呵。“林威说出这话时,不禁苦笑一声,心里有些莫名的沉重。

“是啊,你都好几年没回国了。”李逸听林威提起他哥哥,神情也暗沉下来。

林威是李逸的教官,而且,李逸也是他已牺牲战友的亲弟弟,林威一直把李逸当做亲弟弟照顾,彼此情分很深。

“威哥,你第一次杀人什么感觉?”李逸稚嫩的脸上带着好奇,李逸是这一届的新兵,也是第一次上战场,UN组织每次实战都会带一名新兵适应战场环境。

“这么些年了,我自己也麻木记不清了。”林威轻描淡写的回了一句,他不想给初上战场的李逸造成紧张和恐惧心理。

俩人彼此陷入沉默,而此时,林威的脑海中又浮现出了教他一身杀人技巧的老兵,还有第一次杀人时,他那沾满鲜血颤抖的双手……

直升机在夜空中飞行了近两小时,地面上的灯火逐渐变的稀少起来;机舱内的士兵,就像群没有超声波在黑夜中迷失方向的蝙蝠,谁都分辨不出飞到了什么地方。

这时,一名身形高大,肌肉盘结彪悍的军官,从驾驶舱走了出来。军官的轮廓和鼻子有明显的前突,有着典型的西方人面孔;军官是这次行动的指挥官,代号“秃鹫”,曾经担任过以色列多支特种部队的军事顾问,战场经验十分的丰富。

秃鹫看了一眼手腕上的表,刚好是午夜,随即,秃鹫向士兵们传达了这次的突袭任务,并分发了目标人物照片。

临时传达任务完全是为了保密性,士兵们早已司空见惯。巴方这次出资五百万美刀,雇佣他们越境缉捕一名代号为“红桃K”的恐怖分子头目,白瓦沙近期内多起恐怖事件的策划者。

一名前海豹白人士兵瞥了一眼照片,对着照片上红桃K的脑袋,不屑地做了个“开枪”手势,然后将照片向其他人传去。

直升机掠过白瓦沙边境,又低空飞行了二十多分钟,地面上黑漆漆一片,没有一点灯火的影子,仿佛飞到了黑暗深渊。

“威哥,我们到哪了?”李逸眼神游离,显得有些焦虑。

透过舷窗,林威也不太确定现在的具体方位,迟疑道:“我们应该是到了人口密度偏低的落后地方了,可能过境了……”

“所有人注意!打开耳麦,检查装备!”当秃鹫再次从驾驶舱出来,他的手里已经多了一支M40a3狙击步枪。

转而,秃鹫又向机师传达了停止飞行的指令,机组人员收到后,关闭了直升机外侧所有频闪灯,将直升机悬停在离地面十五米的半空中,同时,又将发动机转速降到了最低进行降噪,这样一来地面上基本听不到直升机的引擎声。

“哐”的一声,机组人员打开了舱门,秃鹫走到舱门口用军用手电向地面打了三次爆闪,过了一会儿,地面上也射来三道急促的手电光,秃鹫与地面的接头人取得联系后,示意士兵们做好索降准备。

行动即将开始,舱内忽地响起一阵“咔咔”枪械子弹上膛声,突然间,所有士兵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亢奋踊跃,眼里弹射出凶刃般的寒光,瞬间,舱内的气氛变的极为阴晦。

李逸喉结上下蠕动着,下意识的咽了咽干瘪的喉咙。

“放松点。来,嚼片这个!”林威看出了李逸的紧张,安慰道。

李逸接过他手里的口香糖,放进嘴里上下咀嚼起来,内心的忐忑也舒缓了几分。

“一分钟准备!”秃鹫固定好滑降器,将一根索降的尼龙绳抛到了地面,士兵们纷纷将顶针扣到了滑降器上,一切准备就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