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第 54 章(1 / 2)

加入书签

在古代, 棉布对农家出身的人来说,算十分昂贵奢侈的东西了。

黎锦之前找村里人织布, 一匹是700文, 漂染得去镇子上, 再加200文。

而这匹布, 少年给他自己一点都没留,全都拿来给黎锦做外袍。

一件是单衣,现在这种天气穿正好。

另一件则要把上次买来的棉花缝进去做夹袄。剩下的他留着给小包子做衣服。

至于边边角角的废料,他打算多缝几个荷包和手帕,毕竟这可是棉布,用来直接当抹布太可惜了。

黎锦初到古代, 还没经历过这里的冬天,只想着冷了去裁缝铺里买棉衣。

但秦慕文不一样,他是土生土长的古代人, 此前家里没破败的时候, 他也不会顾虑这么多。

可现在他已经下嫁给黎锦, 自然得担起一个内子应该做的,那就是操心丈夫的冷暖。

这也是黎锦让黎锦十分心软又心疼他的原因,秦慕文才十七岁, 分明自己还是个孩子, 面容青涩,就连身体也才发育没多久。

却已经每日操劳,小小年纪就操心整个家。

这一点少年从来不挂在嘴上,但黎锦每日回家, 都能看到院子被扫的干干净净,书房的案几也都有擦拭整理。

这些活儿听起来简单轻松,但一件件累积起来,少年得忙活至少一个时辰。

更别说他还得照顾孩子,缝衣服,掐着黎锦回来的点做饭。

黎锦之前是产科大夫,见过不少产后心态不好的姑娘,所以对自家夫郎,他也更加关心留意。

如果秦慕文可以娇气一点,他也会十分喜欢,毕竟才十七岁的少年啊。

想想他自己十七岁的时候,每天的日常就是看书踢球,哪会操心家事。

但这些东西秦慕文从来没说,他全都当成自己的责任,从来没喊过累。

就算黎锦偶尔给家里添置的好东西,少年也都是先紧着黎锦和小包子来,自己从来不争。

每一件事都让黎锦对他心软的一塌糊涂。

黎锦回到家,秦慕文听到响声,飞快从屋里出来。

“阿锦,你回来了。”

黎锦放下东西,看着少年脖子上的红痕,眸中带着笑意,说道:“中午吃的什么?”

秦慕文说:“茄子炒肉末,还有面条。”

自从黎锦救了宋掌柜的媳妇和孩子,宋掌柜时不时给他送来一条鱼和猪肉。

黎锦自然不能白要,但宋掌柜的孩子又隔三岔五的生病,最近更是患上了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表现就是面、颈部颜色黄里透红,严重的话会出现在四肢。

当时又是镇上风寒的高发时期,宋掌柜不敢抱着孩子去医馆,是黎锦上门诊治的。

黎锦观察了小孩子的手心脚心等部位,发现颜色并没有变黄。而且面、颈部呈现的黄色也不是暗黄,而是黄中透红。

他松了一口气,那这就是生理性的黄疸,不需要辅助药物治疗。

要不然,黎锦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开药。

他叮嘱宋掌柜要多抱着孩子晒太阳,最近不要母乳喂养,换成米糊和羊奶,让孩子多吃,促进排泄。

果然,十几天一过,孩子的病情就得到好转。

宋掌柜又是上门感谢一番。

如今的民风就是家里的老人和小孩生病,一旦医生诊治好了,必得上门答谢。

可这次黎锦觉得自己也没做什么,这种生理性的黄疸,小孩子本来就可以自己恢复。所以他坚决的没收宋掌柜的银子。

也正是因为如此,宋掌柜隔三岔五便会麻烦李柱子给黎锦带来猪肉和他要的鱼肉。

之前黎锦在杏林堂坐诊的时候,经常坐李柱子的牛车回去,宋掌柜也知晓这些。

东西都被带到家里,再说肉类在八/九月本来就不好保存,黎锦也就顺水推舟的收下。

故此,秦慕文每天至少有一顿能吃上肉,黎锦看着他脸颊渐渐有肉了,对此也十分满意。

秦慕文按照黎锦的说法做了清蒸鱼,他不明白为什么黎锦很少吃猪肉,却偏偏不能少了鸡蛋和鱼肉。

当天晚上,秦慕文把鱼端上饭桌,胆子大了一点,问道:“阿锦,为什么不喜欢吃猪肉?”

他之前在尚书府,夫人偶尔会命令全府所有人斋戒一月,他都觉得没什么。

但嫁过来两年基本上没吃过肉,这让秦慕文发现,自己其实还是很喜欢吃肉的。

现在回头想想,之前日复一日的咸菜、清粥、剩饭,他都觉得有恍然隔世的感觉。

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黎锦还当他对这件事不好奇,听到他这么问,直接说:“昨天抓我背的时候,手感如何?”

秦慕文脸直接红了,他、他也没有故意要抓阿锦,但身体被一波波的刺激到,阿锦不让他抓着床,那他……就只能抱着阿锦了。

秦慕文没说话,黎锦故意重复了一下:“不喜欢抱吗?”

秦慕文到底骨子里是率真的,他瞧瞧抬头看了眼黎锦的笑,缓缓点头,“喜欢。”

黎锦的身子骨已经逐渐地长为真正的男人,皮肤下覆盖着一层流线型的肌肉,完全不会突兀,无比吸引人。

就连秦慕文这种完全不会意识到身材的人,也觉得自己十分喜欢现在的黎锦,哪儿哪儿都喜欢。

黎锦忍住把他拉在怀里亲吻的想法,言简意赅的解释:“多吃猪肉会长软肉,而吃鱼肉再配合运动,就可以练出你男人这样的身材。”

秦慕文不知道是被‘你男人’三个字刺激到,还是被这句话的意思刺激到。

他说:“那我多吃猪肉,会不会变胖?”

黎锦捏了捏他的脸:“你现在太瘦了,每天又吃的这么少,自然不会长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