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酆都古城(二)(1 / 2)

加入书签

这一日,白天里,再没有异事发生。入夜以后,因为走的并非是寻常客船的水路,一时之间,找不到适宜的地方泊船休息,那船家只好把舵夜航。所幸的是,这一段江面十分开阔,来往船只稀少,虽然乌云蔽月,四野无光,却并不担心夜航会撞到其它的航船。

到了午夜时分,萧玄直、张玄歧都朦胧睡去,这时,船头忽然连续传来咚、咚沉闷的撞击声。袁师道正在打坐,听到声音不对,起身到船头查看,只见黑漆漆的江面上,似乎有许多体形巨大的漂浮物,不住地撞上船头,发出一声声的闷响。

袁师道随身摸出一支犀角,右手掌心在犀角上摩了摩,只见犀角发出莹莹的白光,悬浮在他的身前。袁师道向着那犀角,隔空一掌,拍了过去。一阵尖啸声中,只见那犀角疾速向高空飞去,越飞越高,突然放射出一片耀眼的白光,将江面照亮。

袁师道看不见则已,这时一看之下,饶是他久涉江湖,见识非凡,也是头皮一阵发麻。只见白茫茫的大江之上,竟然漂满了浮尸,一眼望不到头。浮尸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其间有些体形极小,以草垫包裹的,只怕还是出生不久的孩童。这些浮尸,都是清一色的身着白衣,在犀角的白光照耀之下,看上去十分诡异。

这时,只见那犀角从高空中慢慢掉落,跌入江中,也不熄灭,只是缓缓下沉,仿佛此时太阳正从江底升起一般,照得江水无比透明。在这明亮透明的江水之上,密密匝匝,漂满了各色的浮尸,情形看上去诡异之极。

那船家在燃犀的光照之中,也看到了遍江浮尸,顿时双腿一软,跪倒在甲板上,不住地磕头祈祷,嘴里直说:“龙王爷,老天爷,保佑保佑……”

萧玄直、张玄歧这时被犀角的尖利啸声惊醒,也都跑上了甲板,看到了这惊人的一幕。两人都是脊背生寒,惊呼不已。袁师道与他们在船头站立良久,多方猜测,到底也猜不出,前方发生了什么样的变故,才会造成这种地狱般的惨象。

袁师道见萧玄直师兄弟,还有那船家都已经乱了方寸,手足无措,于是先到船尾,安抚好船家,命他尽量避开浮尸,继续驾船前行,又拉着萧玄直、张玄歧进舱闲谈,等待天明,再见机行事。

所幸一夜无事。到了天明时分,江上的浮尸已经少了许多,只是零零星星,有一两具从船身附近漂过。三人回想夜间见到的浮尸的规模,都说如果不是发生了重大的天灾,或者战乱屠城,以致一城一地的人死绝了,断然不会出现这么多的浮尸。可是,天下承平已久,又不曾听闻哪里发生死伤惨重的天灾,一下子出现这么多的死尸,到底从何而来?

经过这件异事,那船家死活不肯再继续前行,好说歹说,还是退还了袁师道的佣金,在大江分汊处的一个渡口,将袁师道一行人放下,便驾船掉头离去了。

袁师道三人离舟上岸,只见四周是一片荒山峻岭,野渡无人,看上去荒废已久。好在三人并非常人,翻山越岭,都不在话下,于是沿着江岸,寻路前行,不到半天的工夫,便到了一处名为观音岩的所在。

观音岩是临江的一处集镇,街道房舍依山而建。山腰之上,天然生成一块巨岩,形似观音大士的坐像,观音岩便是因此而得名,甚是好认。袁师道此前已经打听清楚,此地离酆都古城不到百里。他见已经到了观音岩,便想稍事休息,找人打探一下酆都的情形。谁知道,进到集镇里面,沿街一看,四处竟然空无一人。

三人站在空荡荡的街道上,四周万籁无声,不仅没有市集中应有的鸡鸣狗吠之声,甚至连虫鸣鸟叫的声音,都听不到分毫。三人心中都感觉怪异莫名,知道眼前的这种情形,多半与江中的大片浮尸有关,只是此事无头无绪,不知道从何查起。

袁师道见观音岩空无一人,四处看了看,只见靠山这一侧的半壁山岩上,斜着生长了一棵苍劲的巨松,当下轻飘飘地腾身而起,踏上树梢一根筷子般粗细的松枝,稳稳地立在树冠上,沿江眺望。

此时江风阵阵,吹得树冠微微摆动。只见袁师道的衣袖随风飘舞,人却仿佛定在了树冠上似的,只随着树梢微微晃动。若说他是肉身凡胎,身子沉重,却没有压断树梢,跌落下来;若说他是仙风道骨,轻飘飘的毫无分量,却又没有被江风吹落下来。

萧玄直看在眼里,深知袁师道是吐息轻身的法门练到了化境,所以分寸才能拿捏得如此的精到。这样出神入化的修为,实在难得,传说中神仙施展不翼而飞的法术,恐怕也不过如此,萧玄直忍不住大声叫好。

袁师道朝着酆都古城的方向,遥望过去,只见大江历历在目,无声东流,远处大江两岸的情形,却看不分明了。他心中略一踌躇,打定主意,准备沿江而行,遇山翻山,遇水渡水,只是不便再与萧玄直师兄弟同行了,以免成为累赘,耽误了自己的正事。

袁师道飞身下树,也不假作客套,只说酆都已经近在咫尺,正应该在此地分道扬镳,说罢,便与萧玄直师兄弟拱手作别。萧玄直心中自然一百个不情愿,只是,袁师道有言在先,话又说到了这个份上,自然没有跟着他去酆都的道理,于是依依不舍,郑重作别。他拉着张玄歧,看着袁师道的背影在山林间消失,这才寻路离开。

袁师道独自上路,掐指一算,此时还是正月十四,不用着急赶路。遇到崎岖难行之路,他便移形换影,闪现前行,遇到道路平缓,风光绮丽之处,便悠然步行,倒也十分自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