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托雷大军攻取金国军事重地陕西(1 / 2)
成吉思汗一生的斗争策略就是:联合明日的敌人打倒今日的敌人,再进攻明日的敌人或远方的敌人。其战略思想是:远交近攻,逐次推进,将战线扩张到敌国境内。
成吉思汗去世后,他的事业并没有夭折,他的子孙更加努力地推进他的事业。窝阔台就是最典型的人物。窝阔台经南宋而直下金国领土,逼近金国屯兵之地潼关。
窝阔台的耳边时常回响着耶律楚材的一番话:“大汗此次进军,金国肯定倾尽全力给予阻挡。大汗如果兵分三路进军,那么你们肩上的压力会变得很小。”
窝阔台向来效仿成吉思汗,他反问道:“军事何出此言?”
耶律楚材用手在沙盘上指了指:“你们如果分三路进军,那么金军手忙脚乱,忙于应付,你们也可以合力或者分力,收放自如。”
窝阔台这才点头称是:“军师所言极是,就依军师。传令下去,全军分为我,托雷和速不台三部分。”
于是窝阔台汗亲率大军,第二次经过南宋的地域,来到金国地界后,为了牵制河中府方面的金军,窝阔台命令原在陕西作战的孛鲁,去袭击潼关,攻取蓝关。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能策应大军进攻晋南。窝阔台军、托雷军和速不台军,形成品字形攻势,使金军难以防备,首尾不能相顾。
同时,托雷率领另一支大军,渡过黄河,向西袭取了韩城和蒲城,然后向凤翔府推进。这就能声东击西,在运动战中消灭了敌人,并极好地调动了金兵。托雷军和窝阔台军这两支大军分合自如,使金兵防不胜防,疲于奔命。
此时,窝阔台军则由铁门关出发,取道平阳府南下。然后,窝阔台军西渡黄河,驻军韩城和蒲城。托雷、窝阔台和速不台等都是成吉思汗战略思想的忠实实践者,率军在金国境内纵横驰骋。
金国也有能人,他们分析了当前的敌我态势,认为蒙古军很有可能借道于南宋。金国就派了个使者到南宋。南宋皇帝听说金国使者到,很诧异,宋金两国历来水火不相容,自交战以来互不来往,今日怎么会有使者来呢?凭这个皇帝的资材,绝对想不到“借道”这一层。
金国使者被允许到金銮殿,向南宋皇帝行礼:“大金国全权使者参见宋国皇帝陛下。”态度极为低下,不像以前。
宋国皇帝心里嫌弃金国使者,两国交战已经几十年,互不来往,金国以战胜国自居,其使者向来趾高气扬,目中无人。宋国皇帝问道:“大金国使者今日前来我国,可为何事啊?”
只见金国使者又行了个礼,说:“大金国使者此次前来,恳请贵国不要借道于蒙古。”
听了金国使者的一席话,宋国皇帝纳闷,“借不借道是我国之事,与你何干?你占我国土,掠我臣民,今日怎么又给我国指手画脚,是何道理?”
金国使者一听,宋国皇帝要借道于蒙古,岂不是对我不利?我不是有辱使命吗?
金国使者当
即放下架子,恳切地央求道:“素闻贵国是文化之国,想必一定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今日贵国与我们大金国,就如同这个典故啊。”
在金国使者休息的间隙,宋国皇帝与大臣们商量了一下,大臣们都认为,金国此次如此卑微之状,恰好说明反其道而行之是对的。金国与我宋国势不两立,这次这个报仇的机会,怎么能错过呢?再说,蒙古正在势头上,何不做个顺水人情给他们借道呢?
于是,面对金国使者,宋国皇帝宣布道:“我们宋国决定给蒙古借道,不能商量。”
金国使者把头低了下去。许久,金国使者说出了他们的条件:
“如果我们大金国归还潼关之地,贵国能否考虑不给蒙古借道?”
“潼关本来是我们宋国的土地,怎么能说归还?此时不要再商量了。”
金国使者像个泄了气的皮球,只得悻悻而去。
南宋皇帝经与大臣们商量,决定给蒙古军一些给养,还给蒙古军找一些向导。南宋皇帝这样做,是为了与蒙古军交好,共同打击金国势力。
金国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蒙古借道是对金国的一大威胁,蒙古最后终于如愿借道成功。金国恨蒙古,更恨宋国,不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借道进入金国境内的蒙古军如入无人之境,把灾难注入金国头上,随意攻取金国的城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