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谜中之谜(1 / 2)

加入书签

那个预言令人无法置信,那个故事扑朔迷离

杨老伯回忆地说道:“我们杨家的历史可以追朔到北宋早期,就是北汉降将,号称金刀‘杨天敌’的杨业,后代则因为战争而牺牲了很多,人丁逐渐潦落。到了我曾祖父杨金鹏这一代,也就是乾隆爷时期,更是几代单传了。

曾祖父杨金鹏只是一个清宫廷匠师。到了乾隆二十二年,也就是1757年,乾隆爷下令圆明园的【海晏堂】中,增设能够报时的雕塑,钦命欧洲传教士郎世宁主持设计,,法国人蒋友仁设计监修,清宫廷匠师制作。开始时,郎世宁是要建造西方特色的裸女性雕塑,可是乾隆皇帝觉得这有背中国的伦理道德,所以勒令重新设计,后来才有了这十二生肖铜像。”

李小龙恍然道:“原来你家祖上参加了‘水力钟’的建造啊!这段历史好像听人说过。”

杨老伯感叹道:“书上写的没有错,可书上没有写的事情,就没人知道了!”

李小龙好奇地问道:“还有书上没有的事情啊?!”

杨老伯说道:“是啊,有一个事情历史书上没有记载,至今都是个谜。”

李小龙忙问道:“什么秘密啊?你知道吗?快告诉我。”

杨老伯喝了口水,接着说道:“当时设计好后,郎世宁发现大清竟然没有一个工匠还懂得青铜器制作方法,乾隆皇帝又催得急,先后实验了几十次,也没有办法解决。”

李小龙好奇地问道:“那后来怎么解决的呢?”

杨老伯长长地叹了口气,说道:“为这事,乾隆皇帝发怒已经砍了好几个工匠班头的脑袋,轮到我曾祖父杨金鹏,他也没了主意。就让家里人等着办理后事。”

停了停,他又接着说道:“还是苍天有眼啊!可怜我杨家无后,在最后要求交工的那个深夜里,来了一个背着大包裹的人,他告诉我曾祖父,他有办法解决青铜器的原料和制作方法。我曾祖父曾经问他的名字,他绝口不提,否则,就不再帮忙了。”

顿了顿,又说道:“我曾祖父答应了对方的条件,从今以后绝不泄露有关他的任何事情,那个神秘人,才把青铜器的原料和制作方法,告诉了我曾祖父。并且,打开随身携带的包裹,拿出了他的东西,原来那包裹里藏着上佳的青铜原料。……就这样,我曾祖父才免了杀身之祸,解决了十二生肖铜像的建造问题。“

李小龙入迷地说道:“原来是这么回事,真精彩啊!”

杨老伯笑道:“精彩的还在后面呢!”

“什么?!还有什么秘密你没有告诉我,快说,我都等不急了。”李小龙猴急起来

杨老伯这才说道:“我也是在10多年前,才揭开了一些这团历史迷雾。……小龙,你知道我们家族原来最主要的生意就是做仿古青铜器的,主要就靠了祖上传下来的青铜器的原料和制作方法,后来,我把我们的青铜原料拿到美国的实验室里做材料分析,却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

李小龙已经有些坐不住了,急道:“什么发现啊?”

杨老伯说道:“实验分析表明,我们做出来的青铜原料,是当时没有人知道的最佳金属配比,这种最佳金属配比的青铜原料,就是今天世界上其他人和国家,也还没有生产出来。”

李小龙忽然想起了一段考古发掘资料:

1974年,在陕西临潼县西杨村,距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的一片荒原上,考古工作者发掘出了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代大型地下兵马俑军阵。

从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剑,长86厘米。剑身上有8个棱面,极为对称均衡。19把青铜剑,误差都不到10丝。它们历经2000年,从地下出土,都无蚀无锈,光洁如新。用现代科学方法检测分析,这些青铜剑表面竟涂有一层厚约1/00mm的氧化膜,其中含鉻2%。这一发现立即震动了世界。因为这种鉻盐氧化处理是一种近代才掌握的先进工艺。据说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才先后发明并申请专利的。而且,它只有在一整套比较复杂的设备和工艺流程下才得以实现。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这些青铜剑的韧性也是异常惊人的。有一口剑,被一具150公斤重的陶俑压弯了,弯曲度超过45度。当陶俑被移开的一瞬间,奇迹发生了,青铜剑反弹至直,自然还原。这精湛的铸剑技艺,令人瞠目结舌。

还有1965年湖北省江陵县望山1号墓出土的“越王勾践剑”,这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当考古人员将剑从剑鞘中抽出的一瞬间,伴随着一道亮眼的寒光,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而一名开采队员一不留神就将手指割破,血流不止。有人再用16层白纸试其锋芒,稍一用力便将纸全部划破。这把青铜宝剑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但剑身丝毫不见锈斑。

2000多年中国古代的青铜制作水平,至今人们还没有超过,留下了“千古不锈”之谜,也成为世界难解之谜。

李小龙震惊了,对杨老伯说道:“2000多年前,青铜制造的秘密,至今,是人们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或者按照正常的思维逻辑,推理得出的世界上无法解释的事情。你曾祖父后来有没有查过那个神秘人的下落?”

杨老伯说道:“怎么查?他当时就不见了,或者说死了!”

李小龙惊讶地问道:“啊!是怎么回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