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章(1 / 2)
刘启晖也不为意,就着蜡烛,一张张考卷看过,发觉字字优美端正,转折之间凝有气度,不像是考试,反像是书法比赛所作,而且,所有答案,一字不错,卷面清净,所字行列工整,当下就自得地笑了。
笑完了,刘启晖想了想,又笑了,自己当天就写完,但是几人又有自己控制力呢?就算自己写,也差不多用了六小时左右,所以现在发卷,到明日发卷时收卷,总共二十四小时,也属应当。
考试大体上如此,当然,殿试例外,原因很简单,那时已经不考基本功,就一个天子当场出的考题写论文,千字左右,当场写就也是应该。
拿出篮子,食物虽然都冷了,但是这时饿了,也就不在意,扯着鸡腿吃着,喝着水,这时周围静静的,许多人还在写,有的却准备休息一下,明天再写。
刘启晖检查完毕,就用砚洗干净,擦干了放到考卷上镇住,又把粗如手臂一样的蜡烛拿开,心中对考场有了新的认识。
如是得罪了考官,别的不说,就污上一点墨水,你这张考试就差不多完蛋一半。
更加不要说日后争夺排名的激烈了。
按照规矩,蜡烛是必须点着的,彻夜不熄,随时应查,反正是官家的蜡烛,你只要点上就是了,甚至你不点,也有检员帮你点上。
刘启晖心情平静,吃完了,就躺到了榻上,合着衣服,不知不觉,就睡了过去。
晚间,又有考官检查,这时,其实大部分人虽是躺着,烛光很亮,再加上紧张,也是睡不着,像刘启晖这样一样,平静睡着的人很少。
见刘启晖睡着,三个考官自然不会发出大声,中年人看见了卷轴,上去拿来看看,才翻过几页,就露出了一丝笑容,随手给两人看看。
两人看过,都是明白,又放回桌上,退了出去,到了走廊中,一个年轻官员就说着:“杨大人,想不到此子倒真是了得,字迹上佳,句句无错,卷面整净。”
举人考试,虽有糊名,却无糊卷抄录。因为本来看的就是你的基础功底,字迹怎么样,有无错别字,抄录了自然就不一样了。但是到了进士考试,就不一样了。
“上卷是不错。不知中卷下卷如何!”又有一个年轻官员说着。
杨大人却是说着:“明日后日再看罢,如是有才,我房中推荐,也算好事。”
次日一早,刘启晖也就醒了,却也无聊,到了中午,就有人进来。带来了新地菜篮子,换去旧的,至于马桶,却是不动,反正有盖子。而且没有谁能三天就泻满一桶吧!
到了下午开始,就考官亲自收卷,一百卷倒也辛苦,当场有人用胶水贴集,收起,到了刘启晖,也没有多话,当场贴好。刘启晖还特地看了看,终没有错漏。
交后又是发卷,这次卷数只有五卷了。
等考官离开后,刘启晖看了看。果是墨义,所谓墨义,就是围绕经义及注释所出地简单问答题,也就是出一道题,你直接把相应段落背诵下来。写上去。这对记忆的考核就更加明显了。
相对第一天,其实这就是难了。四书五经,谁知道考哪里,而且全部背下一字不差,也是功夫。所谓的夹带,其实就是带着这个抄书,但是对刘启晖来说,这不是问题。而且因为字数少了,五页所写,不过三千五百字左右,反而轻松。因此就仍旧下笔有神,这次,只过了一个半时辰,就一气呵成,写完了中卷,那时时间还没有到晚上。
白纸写就经文段落,刘启晖水平特点就更是明显,如有格式一样,工整无比,和雕刻印刷一模一样,卷面也清净明亮,所有段落一字不差,一字不错。
因此当考官发卷完毕,又回来时,竟然发觉刘启晖已经完成了,三人都是惊疑,上前一看,看后都是一惊。
这次,杨大人就开口说话了:“不错,你这少年郎,功底很深啊!”
刘启晖这时当然屏息静立在一边,装得似模样似样。其实内心吐槽,那是当然了,他都快背书背吐血了。好在应考的书不太多,不然哪怕他习惯了应试教育,考前一周拼命,也是白搭。不过明面上倒是深深拱手行礼说着:“回大人的话,都是先生和家父教得好。学生自想一次就中,以慰其心,只有尽心尽力而已。”
杨大人略一愣:“恩,你有这孝心,很好,上卷中卷我看了,不错,还看你下卷。”说完这句,杨大人就不再说话了,毕竟他是考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