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魏国伐卫(1 / 2)

加入书签

当已经回到齐国的孟贲,被秦国人“发现”之后,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秦王身边的三大力士之一。而且比之乌获和任鄙,孟贲略显憨厚和更大的力气,显然让秦王更加亲近,成为秦王须臾在侧的助手。无论是谁都没有想到,他会是赵国安插在秦国身旁的一个最大的棋子。

就在孟贲进入秦国不久,秦国在蜀地的相国陈庄发动叛乱,杀死了蜀侯。秦王对于自己刚刚继位就发生这种事怒不可竭,下令左相甘茂出兵平叛。而与此同时,秦王荡也同意和赵王会盟,两国君主在阴晋会盟,这就算是两国达成了暂时的和平协定。而由于燕国和赵国的盟友关系,以及秦国在濮水之战与齐国的对抗,燕国也加入了这一个同盟。秦、赵、燕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秦国的事情终于可以告一段落了,赵雍以及赵国君臣都觉得,一个成熟的君主,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应该养精蓄锐,和其他国家通好了。而这,也是赵国所希望看到的。只不过结局却是他们所意料不到的。

无论如何,赵雍终于可以将目光从秦国拉回中原和赵国,毕竟对于赵国来说,这里才是根本。这一次,赵雍将目光放在了自己的眼皮底下。

昔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成为历史上的著名事件。由此强大的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分去,变成了韩国、赵国和魏国,也开始了诸侯乱战的时代。

刚开始,可能三家谁都没有想到,当历史步入这个阶段之后,原来那种仁义礼仪为战的风格,会变成血腥野蛮的屠戮,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也远远不是当初那种你来我往之后罢兵言和的形式了,而是彻头彻尾的兼并之战。在这个了时候,谁的实力强,谁就有资格兼并他人,或者,被他人兼并。

正是因为处在这样一种生态环境下,原本依靠晋国而觉得强大无比的韩赵魏三家,在面临秦国的崛起和齐国的强大时,开始力不从心。本来一根筷子容易断,三根筷子捆在一起,就不容易断,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但是到了这个时候,无论是谁,都要继承晋国的衣钵,成为晋国的代言人。这就不可避免的让三家陷入了内斗之中。

三家分晋早期,魏武侯和魏文侯任用吴起变法,率先强大起来,无论是韩国还是赵国,都要恭恭敬敬的不敢多出事端,魏国的主要精力,也放在了和崛起的秦国争霸的事情上,忘记了自己的两个邻居。而这两个邻居,也开始在暗地里结成了同盟。

魏国在和秦国的争霸中失利之后,他所拥有的肥沃的土地成为了两国竞相追逐的对象。两国开始不遗余力的与魏国发生摩擦和战斗。与此同时,南边的楚国也开始动了北上中原的心思,魏国成为了横亘在楚国面前的第一个阻碍。一时间,魏国的地位岌岌可危,甚至多次有灭国之文危。如果不是魏武卒的强悍,恐怕此刻的魏国,未必比燕国强到哪里去。

魏国能够保存下来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和秦国的关系。魏惠王凭借着对庞涓的信任,缔造了魏国的盛世,却也是魏惠王的自负和四面作战,造就了魏国四面树敌的境遇。没有办法,为了生存下去,魏国只能开始寻找新的盟友,而秦国,为了自己在中原的利益,也开始寻找合作伙伴,两家一拍即合,成为了惺惺相惜的盟友。虽然期间也发生过很多不愉快的事情,但是练过关系也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但是现在,秦惠文王去世了,新任秦王如何处理和魏国的关系成了未知数。而且秦国如今刚刚就经过和楚国的大战,元气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齐国、楚国和宋国一直以来也对魏国的土地垂涎不已,更重要的是,韩国也已经彻底成为了赵国的盟友,燕国也沉浸在自己的复国之梦中,无暇他顾。这让赵雍看到了机会。

这个机会,准确的说是魏国自己送到赵国身边的。

濮水之战,让魏国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盘踞在魏国东北的卫国,虽然可以作为魏国和齐国之间的缓冲,但是这片夹在黄河和濮水之间的土地,如果能够在魏国的掌控之中,魏国就能够对齐国进行足够的防御。至少假如齐国借道卫国攻打魏国的话,自己还有防御的时间。

秉承着这样的想法,魏王嗣终于答应一直以来对卫国垂涎不已的成陵君,由他负责组织军队,进攻卫国的平阳等地。

面对魏国的怒火,卫国显然是承受不起,很快,包括平阳在内的两座城池宣告成为魏国领土,魏国大军势如破竹,在成陵君的带领下,朝着卫国的都城进发。

卫国国君惶恐之际,派出大夫如耳前去说服魏国退兵。如耳一边劝成陵君放弃攻打卫国,一方面又对魏王说成陵君接受卫国贿赂,肯定会劝魏王放弃攻打卫国。果不其然,成陵君前来劝谏魏王放弃攻打之事,被魏王解除兵权,魏国也从卫国撤兵。

这一连串的事件本来很正常,然而巧合的是,成陵君在魏国最大的盟友相邦田需,也因为此事受到了魏王的严厉斥责,让本就病重的他惊慌不已,竟然因此魂归地府,去世在了任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