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茅草坪产值最高的一亩土地(2 / 2)
马连霞说:“刘美、张玉凤她们收购,有多少要多少,10元一斤。”
王大才拿起一把蒜苔,在手里掂了掂,羡慕地说:“马连霞,你这个蒜苔又粗又壮又嫩,10根就有一斤吧?”
马连霞男人说:“差不多,10根就有一斤。”
王大才说:“好家伙,你这五分地的蒜苔,要卖1万多块钱?”
马连霞说:“今年运气好,卖完可能有15000元的样子。”
我说:“不错不错,你这亩地的产值,相当于种15亩苞谷啦。”
王大才说:“岂止相当于15亩苞谷!蔬菜3-4个月一茬,种了白菜种茄子,种了番茄种黄瓜,赶着趟循环,效率高着呢。不信你问问她,她这一亩地,今年产值到底有多少。”
马连霞笑着说:“一年四季都在卖菜,没记账,谁知道有多少产值哦。这之前种过白菜、生菜、黄瓜、丝瓜、胡萝卜、南瓜、辣椒等,大概卖了8000多块钱吧,等现在的蒜苔、韭菜、西兰花、萝卜、胡豆,以及葱葱、香菜全部卖完,总共可能有25000元的纯收入吧。”
马连霞为我们算的这笔账,把我们惊呆了。马连霞家的这块菜地,是我到茅草坪村以来,知道的产值最高的一亩土地。
我对老杨说:“咱们的农民夜校,下期一定要请马连霞去给大伙讲一讲。”
马连霞说:“李书记,千万不能讲。”
我不解地问:“为什么不能讲?”
马连霞说:“李书记你想,我一讲,要是大家都学我种蔬菜,这蔬菜还能卖得出去吗?”
老杨点了点头,说:“是的,就目前来说,马连霞家的这一亩土地是不可复制的。”
告别勤劳的马连霞夫妻,我们继续在村子中走访。老丁说:“马连霞家这种情况,就跟起合林养马蜂一样,是个别村民,靠自己的判断捕捉到的商机,如果全村人都养马蜂,蜂蛹也将严重滞销。这种商机不是大众化的,而是小型化的。”
老杨说:“是的,跟沈学强喂养蜜蜂同样的道理。蜂蜜虽然不愁销售,但大家都喂养蜜蜂,大荒山的开花植物有限,蜜源严重不足,蜂蜜无花采蜜,大家都会受损失。”
我说:“这些小众化的家庭产业虽然不能复制,但正好说明,群众的内生动力被充分激发出来了,扶贫的关键就在于此。只要茅草坪村的贫困户,都像马连霞、沈学强、起合林他们一样,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那么咱们致富奔小康就指日可待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