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方腊决计移台湾(1 / 2)

加入书签

宋江的话虽然听上去颇多狡辩和威胁,可方腊这次倒不是来兴师问罪的,知道这个话题纠缠下去也得不出个结果,他沉默了一下后换个角度问道:“那么你是否可以坦诚地告诉我,宋军如何能绕开温台二州,抢夺我的甬州?”宋江故作姿态地皱了眉头沉吟片刻:“陛下刚才说,夺占甬州的多是些福建口音的,想必就是南路的官军。那边宋某素无联络,故而难述其详。不过当地有人里应外合怕是有的,足见江南已是人心不稳,陛下还是早做决断的好。”

方腊嘿嘿地笑了起来,心里盘算对面这个家伙果然是滑不留手的老江湖,话说的滴水不漏。算了,现在还说这些于事无补,不如还是向他问问去台湾的可行性吧。他挥手让身边伺候的众人全都退出去,这才叹了口气,对宋江说:“不是方某一意孤行,实是觉得公明所提的难以行事。若我抛下众多将士百姓,只身避祸台湾,岂不是成了不仁不义之人,今后还谈什么养精蓄锐,东山再起?”

宋江听方腊终于开始倾吐衷情,言语中也不再称孤道寡,料想他的确是走投无路了,便极力把对方向正确的方向上引导:“昨日咱们说到,若穷全力,目前可知的海船运力一次可载运三五万人出海,其实往返台湾也不过五七日行程,之后可再次装运,何言只身出海?”

方腊闻听此言两眼眯了起来,转瞬间似乎眼中还闪过一丝精光:“可愿意追随方某左右的怕不下三五十万啊!没有三两个月岂能运完?况且按公明所言,台湾蒙昧荒芜,诸多物资器具皆要从浙江运去,耗费时日更甚。公明对此可有把握?抑或让宋军在这些日子里不再趁火打劫,落井下石?”

宋江苦着脸摇摇头:“陛下差矣。政在于勤,兵在于精。若要在台湾卧薪尝胆,试行新政的话,精兵简政,减轻国家负担是最根本的。陛下何苦要带那么多人去呢?台湾现今并无浮现可敛,新的大越国要做的就是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难道陛下是只会聚敛浮财,不能开创基业的吗?”

方腊目光凝望着凉棚外某个方向良久没有说话,最后点点头,又叹了口气:“这样的话,方某可就会对不起许多人了!话说到底,去十万人总不为过吧?往返三趟也要用上二十天吧?这个公明你怎么说?”

宋江思考了一下答复道:“若陛下现在就下得了决心,我可以保证三日内第一批人即可登舟。不妨先遣一员大将去台湾站住脚,陛下听了头批人的回禀之后再随第二批出海。也就是说,可在八九天后离开杭州。这段时间之内,我可以人头担保,宗元帅不攻打苏州和湖州。若陛下还要更多的人及物资去台湾,那就要从温台两地登船了。相信那边钱大均钱将军的五万人马一时半会儿还支撑得住。”

“是吗?”方腊两眼注视着宋江:“那么甬州一带又如何?要知道甬州、嵊州可都已落入宋军之手,且不说钱大均能否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支撑,但说我要弃了杭州,去温州的路上难道不会又突然冒出一支宋军?”

宋江很清楚对方又在谈自己的口风,不过现在还是不能把实底交给他:“陛下若是虑及此倒也不妨。试想福建官军有多少人大家都清楚。既然分出一部分人马来占了甬州,又攻袭嵊州,台州以南自然就减少了压力。陛下是否考虑让钱大均也分出一只队伍回救嵊州便是,若能从杭州再派数千精兵去往甬州,料想收复失地并非难事。只要陛下能尽快决断,宋某自会尽力去安排、活动,让北面的宋军大队暂不南下,杭州无虞,便可从容行事。陛下以为如何呢?”

方腊又思忖了一会儿,猛地一攥拳似乎真的下了决心:“看来也只好如此了。”

他站起身再棚子里来回踱了几步又说:“公明兄,我昨日夜不成寐,便命人找来《临川文集》浏览,其中有些地方还不甚明了。联想到这些年来,似乎大家对王临川的行事多是不誉之词,可见所谓熙宁新政其中诟病多多。那为何公明兄却极力推崇呢?对于新政的事,还要再向你请教啊。”

宋江微微一笑:“临川相公之变法,后人毁誉皆有,然书生、官僚多系有私产的,故此行文诽谤多于研习领会。我以前在梁山的时候看的诸多著作,尽是数落新政的不是,惟下山之后,遭遇大家名士,方才逐渐明白新政的内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