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腊八(2 / 2)
冰面凿到最后将穿时,下面垫上冰块儿,防止掉下摔坏。
然后一点一点穿透冰面,一块儿完整的长方形就下来了。
在原地还要修凿成头和身子,拉回去再修凿碎了还得出来,所以原地是最好的选择。
修凿是个慢工活儿,急不得,一个多小时后,冰人完工了。
所有工作都是李之重一个人完成的。
弟弟妹妹早在不远处欢快地划着冰车,大呼小叫的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喊过来弟弟妹妹,李之重要过冰车。
“二哥,袋子里啥东西?”二小看见泥糊糊的袋子忙问。
“鱼,想不到吧。”李之重高兴的说。
“又有鱼吃了。”两个小的欢呼起来。
吃对这个年代的人,不管大人小孩,是永恒的主题。
把装鱼的袋子扎好抖平,放在冰车上,原来防颠的麦秆铺在袋子上。
在七岁小弟的帮助下,小心翼翼的把冰人抬到了麦秆上。
村外的冰面拉动冰车基本不用怎么发力,而且平稳。
进村后就差多了,不过兄妹三人齐心合力,顺利到达李之重家院外的粪堆旁。
李之重先把鱼送了回去,一家人有些惊喜,晚上可以加餐了。
冰人要立在粪堆上的。
李之重又在粪堆顶凿出一条宽七八公分长五十公分深四五公分的一条缝。
兄弟俩慢慢的把冰人立在缝隙里,又舀了一瓢水分几次浇在粪堆与冰人结合部。
数九寒天,不一会儿就冻在了一起。
李之重又回家从火炉中夹了两块儿核桃大小的红炭,镶在冰人眼睛位置。
一阵白气过后,两个黑眼睛还很灵动。
嘴巴是不画的。
腊八一早主妇们舀上一碗红色的米汤浇在冰人脖子部位,整个仪式就算完成了。
冰人是祭奠抗金民族英雄,国之武圣岳飞的。
红色米汤代表血,诉说他无辜惨死。
不画嘴意为有苦难说,有冤难伸。
蒙古族老人也是不过腊八节的。
一个八月十五,一个腊八,李之重体会到了汉族先民对胡人深深的恶意。
用节日来提醒后人……
每年腊八前几天,勤快的主妇们开始碴萝卜做萝卜蛋蛋了。
萝卜清洗干净,去皮去梢。
把萝卜碴子斜放在大盔里,开始碴萝卜丝,由于数量较大,一碴半天。
碴好的萝卜丝要过开水,煮至用手指可以捻碎且不发绵。
煮好的萝卜丝团成香瓜大小的球状,本地人称之为“萝卜蛋蛋”。
端到粮房,等上冻后放在瓮里备用。
一锅接一锅地加入捞出,续水不换汤,萝卜汤到最后呈红褐色,汤浓味冲。
萝卜丝煮完后,萝卜汤过筛,滤去渣子,重新倒入锅内,大火熬制。
直至大部分水分蒸发,锅内仅剩褐色糖浆,大功告成。
熬好的糖浆色泽清亮,糯口香甜,一股淡淡的萝卜清香,是腊八粥的绝配。
李之重家的萝卜蛋蛋是李二凤和奶奶一起完成的,熬糖是李德财做的。
腊月初七下午,马玉仁泡了一碗大米,两碗糜子米,多半碗红豇豆,几个干红枣。
大米是二姐夫夏天探亲带回来的,一共五斤,一直没舍得吃。
泡米用的是温水,泡米的大盔放在炕头,盖好还要裹好,加速泡发。
第二天一早,李之重在炮声中醒来,奶奶也罕见的起来了,估计也就五点多。
按照先民的说法,腊八太阳出山后起床,眼睛会生红眼病,也不知是哪位大侠杜撰的。
母亲也起了,就连睡眼朦胧的李小凤李小拴都被拽了起来。
李之重洗漱后过来发现,粥已经入锅了。
不一会儿粥锅开了,马玉仁舀了一碗红汤出去了。
“二哥,粥好了?妈妈给奶奶端的?”李小拴问道。
“不许胡说。”李德财低声呵斥道。
“那、那、”终究没敢再说啥。
趁着现在没事,李之重给他们讲起了岳飞的故事,把地下烧火的李德财都吸引了。
讲到风波亭时,李小拴大骂秦桧是坏人,连李德财都认为是这样。
让李之重顿时没了兴趣,草草讲完了事。
马玉仁不时地观察着锅里的情况,防止糊锅。
到最后不停地用铲子蹭着锅底翻来覆去。
一个多小时后,腊八粥终于好了。
热乎乎的稠粥,加上清甜的萝卜糖浆,软糯香甜。
腊月寒天一早吃一碗,身心熨帖,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