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半年(2 / 2)

加入书签

蒋方震皱眉道:“如果只是为了打击日本经济,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根据肖飞的报告,日本对我国仍然进行走私贸易,不少商品假冒国货出售,只要我们加大打击走私力度,也同样可以进一步重创日本经济。我相信只要我们把这个事情捅出来,我相信北洋和南京方面都会迫于民意不得不配合我们加大打击走私力度。”

王猛笑了笑道:“看来想瞒住你们真不容易,说实在的,我认为美国发展的潜力远远高于英国,只不过美国目前还没有争霸世界的野心,但是现在没有不等于以后没有,菲律宾离我国实在太近了,而且可以直接威胁我国的腹地。”

蔡锷和蒋方震大吃一惊,对望一眼后,蔡锷道:“总司令的意思是趁现在美日争端没有结束浑水摸鱼?”

王猛点头道:“是的。海防的军舰是我安排策划击沉的英法日军舰,可我们不公布,就是为了把水搅浑,进一步引发美日冲突(华人只能假扮日本人,人种限制无法冒充英法的人)。重要的是让菲律宾爆发大规模反殖民战争,只要给美国沉重的打击,美国远洋作战消耗巨大,我相信美国会放弃菲律宾的。”

蒋方震皱眉道:“可是美国海军非常强大,我们要怎么才能支援菲律宾反殖民战争?物资该怎么运送过去?”

王猛干笑道:“我们有潜艇啊。丛林游击战消耗的物资不会太大,我相信潜艇完全可以保障补给。”

“原来总司令购买德国潜艇是这个目的!”蒋方震和蔡锷恍然大悟,物资用潜艇秘密输送,绝对是非常隐秘安全的,很快蒋方震反应过来道,“我们给朝鲜复国军也用潜艇运送物资,这绝对可以让日本人防不胜防。怪不得总司令要从德国弄来全套潜艇的生产设备和技术。”

王猛笑道:“当然。”不过他并没有解释他引进潜艇的真正目的,作为穿越者,他当然知道潜艇的可怕威力。可是现在西南海军却绝对不能显露潜艇的威力,要德国人发现潜艇的巨大威力,中途反悔不给技术了,那还了得。要真的发挥潜艇的威力,那起码也要中国在德国的帮助下,完全能独立制造潜艇之后。列强要对付中国都是远洋作战,潜艇破袭的威力绝对能让所有西方列强吐血,这才是中国日后真正称霸远东的大杀器,是绝对不允许出现任何意外的。相信欧战之后中国乘这段时间制造出上百艘潜艇,甚至更多,将再没有任何一个西方列强敢于挑战中国的远东的霸权。

王猛想着这种情形,脸上露出了微笑,默默紧握拳头......

远东局势逐渐形成对峙的局面,英法日在中南半岛和南亚的军队短时间难以形成战斗力,为稳妥起见暂时无法发动反攻;而中国西南军因为交通后勤限制也无法主动发起大规模进攻;双方似乎默契的都没有发动进攻,以避免打破局势,都在努力的积蓄力量,整训军队,完善交通后勤。

西南疯狂的撒钱打造交通体系和一些列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以赴打造完善工业体系。尽管西方列强对中国展开了技术设备的封锁,但是中国西南已经基本把工业体系摊子铺开,大量的技术都有资料储备,在逐步稳步完善,不计其数的工厂在培训技术人员和工人。同时一些机械厂也终于集中力量开始机械制造仿造设备。

罗斯柴尔德家族虽然利用影响力阻止各国对华设备出口,可是无法阻止各国对华贸易。中国并没有出现物资贫乏的局面,而且西南的工业随着生产工艺和水品的不断提升,产能不断上升,不断抢占国内市场,在蓬勃发展。倒是英法日的商品几乎被挤出中国市场,经济受到沉重的打击。

虽然正规军事力量的战斗几乎停止,可是中日的地下实力较量却掀起无数的血雨腥风。在上海,西南专员肖飞联合青帮大量的大佬展开对日本势力的凶猛进攻,有青帮这等地头蛇帮助,日本对华的走私行动几乎变得寸步难行。

让日本几乎吐血的是,朝鲜复国军很快在朝鲜发动了起义暴动,并不断袭击日本置办的矿山、铁路、桥梁交通发动游击战,其中也有不少西南军军官协助朝鲜复国军作战,整个朝鲜简直烽烟四起,游击战让日军焦头烂额,之所以效果这么好,那是因为日军真正的精锐几乎在中南半岛损失殚尽,新组建的部队和年轻的军官缺乏作战经验。朝鲜复国军如吹气球般迅速壮大,从西南运来的部分日式法式军火和淘汰下的杂牌军火,不断武装朝鲜复国军......菲律宾多出矿山遭到袭击,数千名土著矿工被菲律宾发殖民运动革命者发动,组成反殖民革命军团,不断发动袭击,让美国军民一时间损失惨重,美国政府震怒加大兵力投入镇压,但是菲律宾反殖民军团却在丛林战中不断发展壮大...中南半岛不断上演的血腥镇压,大量的土著尸横遍野,由于大量的尸体未能及时清理,爆发空前规模的大瘟疫,死者不计其数,瘟疫快速往水源下游蔓延,甚至蔓延半个印度。恐怖的瘟疫肆虐,在国际调停下,中国西南军和英法日同意暂时停止交火,实际上瘟疫也蔓延到西南军控制区,不过中国自古有对瘟疫研究,很快取得隔离治疗,并没有大规模蔓延......中国西南军的海军却在这期间德国的帮助下,不断修复战舰,海军加强训练,逐渐形成战斗力,一直强大的舰队正在逐步形成,威胁着英法日的远东制海权...北洋也在不断加强地方的控制,军队规模在不断稳步扩大,南京国民党革命军更是迅猛扩张,信心也日益高涨,为争夺国家权柄,北洋和南京矛盾冲突日益尖锐......(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