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翰林院内藏奸佞!(1 / 2)

加入书签

“再者,太子皇孙必须要有修行武道的经历,此事应当载入皇家禁典,修武不仅可以磨砺太子皇孙的意志,强健其肉身,决不可成为只会吟诗作画的虚弱书生!须切记,绝不可涉足畜牧之事!”

说完,朱标锐利的目光落在朱棣身上。

朱棣感受到兄长那股冷冽的眼神,心头不由得一颤:为何大哥要看向我?

“对于太子皇孙来说,最应避讳的就是生于深宫,长于妇人庇护之下,汉献帝与曹魏之事便是最佳的教训!”

“若是太子皇孙整日拘泥于宫廷之内,即便把那些仙道典籍背得滚瓜烂熟,又怎能镇得住军队中那些骁勇狂傲的将领?”

“诸位需谨记,未曾亲身经历过沙场洗礼之人,就算掌握了兵权,最终也难以保住兵权!”

此言虽新颖,但却发人深省,就如同稚童手持黄金行走闹市,终究难逃被人掠夺的命运。同样道理,若你身为书生,未经武道修炼,手中握有的兵权必会引来那些心怀野心者的觊觎!

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五皇子这五位皇孙聆听朱标的话语,眼中闪烁出前所未有的亮光。

大哥果然高瞻远瞩,每句话都直指人心,相较于宋濂那老学究口中满篇的“先贤有云”、“之乎者也”,不知高出多少层次!

朱元璋听着儿子的建言,面上的喜悦愈发浓郁。

特别是太子皇孙需修行武道的提议,

朱标的每一条建议都令他感到震撼,且与那些儒家学者们关于仙帝昏聩、奸佞当道的观点截然相悖。

医道修行延长仙帝寿命,充裕的时间来培养储君,并顺利过渡军权;投身军伍则能锤炼太子的精神意志,确保他掌控兵权而不会丧失。

“父皇,孩儿以为只要能落实以上三点,哪怕处于王朝末世,天下大乱,那位仙帝也能凭借强力推动革新或是自立门户,重整河山,为大明延续国运!”

一直沉默不语的宋濂,此刻只感到一股寒气从心底升起。

此子果真非凡人所能及!

朱元璋饶有兴趣地问:“标儿,咱们也赞同发展医道,那么具体有何良策呢?”

“赐封侯爵!”朱标一字一顿地答道。

“太子殿下,此举不可!非军功显赫,岂能轻易册封爵位?”宋濂立刻谏阻道。

朱标却摇头回道:“不,恩师。医道修士以疗愈生死,逆转乾坤为己任,假使吾大明果有神医炼制出普惠苍生的仙丹,赐予爵位亦非不可。此标准自然由皇祖定夺。”

朱元璋微微颔首,赞同道:“倘若有一位医师能治愈那些世间难愈之症,其功绩便不下于沙场建功立业,赐爵之事自是应当考虑!”

听闻此言,众人不禁思量,难道唯有研习仙经,上辅天帝,下教万民的道儒高士才能得以封爵不成?

宋濂心中满是失落与遗憾。

“甚好!”

朱标的回应,令朱元璋颇为欣喜。

“子文兄,孤在此所能助你的仅此而已。务必早日为孤炼制出蒜精灵丹,待那时,封赏爵位必定属于你。”

事实上,在朱标的理念中,无论是修炼法宝,医术突破,或是战场建功,皆可受封为爵,但不应世袭罔替,而应如君子遗泽,三代而止。

他认为五世太过长久,三代方为适宜。受封之人,待至爵位传至玄孙一代时,如若该代未能再度创下重大功绩,那么爵位应予以收回。

无论是在平均寿命只有三四十载的往昔,还是人均寿数达到七八十岁的今日,道理皆是如此。换个角度来看,倘若仍需曾祖父为之忧虑操持,那只能证明其父祖两代庸碌无为,如此家族,爵位传承更应断绝!

朱元璋稍作沉吟,又朝其他几位皇子示意:“少师,他们几人纵然顽皮些,但终究是为了大明的未来着想,便不必再让他们罚站了吧。”

他虽言语平淡,袒护之意却是昭然若揭。

“微臣领旨,适才乃是微臣一时情急失态!”宋濂见到朱元璋并无责怪之意,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朱标见此情景,暗自思量:看样子父皇仍旧信赖宋濂,至于这位老人念旧北元之情结,至少相较于那些冥顽不化的隐士来说,他算是开明得多,父皇也乐意对他宽容相待。

然而朱标深知此事还需进一步推动,必须彻底稳住这位老者。

眼珠一转,朱标走到宋濂身前,恭敬地道:“恩师,弟子还想研读一番《元史》,从其中汲取伪元灭亡的教训,请恩师准许。”

朱元璋见朱标如此热衷于求学,面上笑意盎然,喜悦之情难以掩饰。

“善哉,殿下勤奋好学,令老朽深感欣慰。即刻派人取来《元史》!”宋濂答应道。

实则这版《元史》编纂粗糙,他本人也不过寥寥翻阅几次。

宋濂并未察觉到朱标眼中那一闪而过的狡黠光芒。

不多时,几名宦官杂役便匆匆搬来一大摞书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