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一穷二白”的我们(2 / 2)

加入书签

“我要是这么能干就好了。”

旅店门口,有个小摊贩在卖早餐。像是现场摊的饼,里面裹上胡萝卜、鸡蛋、鸡肉,闻着可香。林凡和陈睿青冒着拉肚子的风险还是买了一个,毕竟旅店的早餐只有面包和英式早茶。路上时不时有车子驶过,飞扬的尘土覆在油上,吸在饼上。“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两人这样安慰自己。

即使后来有了拉肚子的惨痛经历,他们还是觉得这个饼买得太值当了。毕竟往后的几天,早餐千篇一律、中午鸡肉咖喱加炒面、晚上花菜咖喱加momo(当地的叫法,其实就是蒸饺)。

第二天一早,白色的小面包出现在林凡他们住的旅店门口时,红姐已经在车上了。这个车终于是窗户完整的了。司机又去另一个地方接了其他三个拼团的游客。路实在太绕了,而且高低起伏,给了人城市很大很大的错觉。

行程非常紧凑。他们三个边跟上导游边讨论着几个景点的感想。

猴庙:连接佛教徒和印度教文化的庙宇,在最高点可以俯瞰加德满都谷地,猴子真的多,而且完全不怕人。

皇宫博物馆:因为涉及皇室,导游什么都没讲。倒是他们自己之前在新闻上听到的皇子枪击的事,给这个皇室增加了一丝悲情的色彩。

博哈大佛塔:南亚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佛塔之一,登上佛塔要脱掉鞋子,可以跟着大家一起转经念经。大中午阳光下,戴着护膝穿着背心虔诚地行着伏地跪拜礼的两个白人女孩成了游客们拍照的热点。

库玛丽女神庙:并不是能见到女神的时间。听了活女神的故事,不禁感叹我们没有这样的信仰对女孩来说是种幸运。建筑风格其实和其他庙宇差不多,却多了一丝压抑。

帕坦杜巴广场:王国分家时,其中一个国王建造并生活的地方,这里的建筑上的木雕据说是最精致的。对面有一条手工艺品街,制作精美,价格非常合适。本来最后一站是烧尸庙,为了在这条街多逛逛,一致同意取消。

每个广场都有很多人坐在寺庙的台阶上,还有人捧着画板作画。寻食的胖鸽子聚在一起,有人走过就一飞而散。孩子们见到异国面孔的游客会热情地打招呼。林凡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铅笔送给他们的时候,他们会一拥而上,但也不会忘了说谢谢。导游的温馨提醒就是这个城市最完美的形容,小心看路,注意脚下,也许一不小心你就踩到了一个小佛龛或是撞到了一个文物古迹。

虽然有司机和导游服务,少走了很多弯路,但是一天下来还是累的要散架。回程的路上,众人昏昏欲睡。唯有红姐,似乎仍旧能量满满。

“哎,别睡,看看,和来时走的路不一样。看看旁边的风景嘛。”红姐拉着旁边的林凡坐起来。

“接下来再慢慢看嘛,好累。”林凡勉强支起身,想到了接下来的计划。“今天下来,你接下来还在这家报周边团吗?”想起昨天红姐签约时说的。

“我去不了了。我不能走远。马上我们志愿者就要集合了,我明天要休整一下。”

“你不是来旅游?那你昨天说?”林凡想难道是自己昨天听错了,也很有可能。毕竟红姐和那个旅行社老板英语都没很清晰。

“我本来就是报了个志愿者项目啊。怕水土不服,早来几天适应适应,没想到状态不错。”

林凡想,你确实是跟打鸡血一样。

“什么项目啊?”

“就是去周边农村给孩子当老师,很小的孩子。给你个网址你看看”红姐发给林凡一个链接。

“我以为你要和我们一起周边游呢,那你昨天和老板说好的报名。”

“哎,红姐这是暗示老板保证服务质量呢。”刚刚在一旁眯了会儿的陈睿青也加入了聊天。

“哦,这样。”林凡试着点开链接,显示加载失败。“我回去再看。”

回到旅店,林凡几乎倒头就睡,忘了红姐发给她的链接。

等她再次想起来的时候,已经是两天后,和红姐也已分别。打开网站,照片里孩子们簇拥在一个女孩边上幸福地笑着,还有一个吐着舌头。他们的笑容如此简单、干净、知足,似乎他们生活的世界和林凡体验中的城市完全不是同一个。

在去往博卡拉的大巴上,路过某地突然信号满格,一直在转圈的朋友圈终于刷新了。

“很庆幸,在我一穷二白的年纪,踏上了尼泊尔志愿者的旅程。”红姐写着,照片上的她站在一间小小的茅草屋前,手扶着到她腰边高的篱笆。

林凡记得最后一次刷到红姐的朋友圈,是她和她儿子的照片。她的丈夫很少出镜,但是她经常在文字中提到他,温馨的一家三口。林凡从回忆中撤出来,点开红姐的头像。往前翻,再往前翻,好久都是蛋糕的照片和价格还有预订方式。蛋糕都很精美,和红姐粗犷的形象对比强烈。

那个一穷二白、嗓门洪亮的志愿者红姐,也回归了平实的生活。也许她正在自己城市的某个蛋糕房,意气风发地给蛋糕裱花呢。

而那个佛龛遍地的加德满都,有多少文物古迹在那场大地震中变为了废墟。希望旅店的人、旅行社老板、门口饼摊的大婶、司机、导游、中介小伙都好好的。每一个擦肩而过的、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被神庇佑。重建后,纯真清澈的笑容能回到孩子们的脸上。

很庆幸,在那一年,我们踏上了那片土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