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我们的纪念日”(1 / 2)

加入书签

S市G路,长度不长,历史却极为悠久。自其建造之时就被定为“永不拓宽之路”。尤其是在民国时期,也算是名流集萃。那座独栋老房子是她爷爷曾经的居所,而她是建筑和室内设计师,所以自己亲自进行了修缮改造。

她给我介绍过很多专业的建筑理念和名词,但是我还是喜欢用我自己的方式去看设计。

房子一共有三层楼,外加三个庭院。因为她父母都旅居国外,房子只有她一个人住,所以她把房子顶层一半设计成了一个专业收藏室,一半设计为鉴赏室。我们的“师生友谊”就是在这层楼开出繁花。

让我大开眼界的是:进入顶层有5道安全防护。包括自设算法的数学题,自设艺术品关联性的问题,她的私人信息,指纹和语音识别,以及原本是德语,后来我帮她改设为法语的字符串密码。

最前面2道,只有知道她的算法才能把显示的信息处理成答案,是真正的“密码”。之后两道只有她自己才可以正确解答,因为私人信息也有算法加密。而最后一道,至少当时,全世界只有我和她知道答案。任意一道答错,一次尝试即失败。一天只有两次机会,连续两天都没有一次成功,会自动封锁1个月并且会给她发送提示警告。那是我活了将近20年,见过的觉得最完善的保障措施。而即便如此,当有保姆或者其他人在家的时候,她也不会去。

一楼和二楼则显得“现代”许多。

二楼的客厅南边,留了一片半开放式的书房,落地琉璃玻璃做隔断。拉开玻璃是一片明净,拉上玻璃是宗教古典气息。她很喜欢对冲很强烈的东西,当然,这是性格使然。二楼的地板被垫高,而且加了隔音岩绵,因为一楼偶尔会办沙龙,所以如果想来二楼休息,可以更好地隔音而不受打扰。我对那个露台情有独钟。因为露台外是各种繁茂的树木,坐在那里,风声和鸟叫声总是别具禅意。她后来接受了我的建议,作为坐禅冥想区,那常设了坐禅垫。主卧也在二楼,值得一提的是那只民国时期的浴缸,那是他爷爷的“珍藏”,嵌入式处理,在其中可以“泡出历史感”,这绝不是玩笑。

一楼则主要是客房、餐厅和聚会厅。聚会厅很大甚至算是一个小型舞厅,一架“斯坦威”斜放在其右上角。她很喜欢吴冠中的画,而恰好我也特别喜欢,所以墙面上布置的几幅他的丝网版画印象尤为深刻,比如《雨花江》《伴侣》《飞》。但她收集的远不止这些。

两个庭院偏古风。其中之一因为院子里的树木很多都是几十年的树龄,郁郁葱葱,所以盎然生机根本不需要构造,只需要充分展现即可。她用竹篱笆立起矮墙,使得很多大树只露出“枝繁叶茂”的那一部分,配上一些极简风的桌椅,整体看上去更加明快怡人。而另一个则设计为茶室,从地板的间隔交错,到屋顶木结构的设计,“木质榫接”是核心。她对禅宗的公案很感兴趣也很尊重,所以我们也会在那儿一起“读故事”。

另外一个庭院则非常西式。类似“下午茶餐厅”设计,用于招待外客。

我第一次“游历”她的住所,虽然并没有去顶层看过(她当时也不可能带我上去看),但仅仅两层三院的设计,“迪厅社会姐”的形象已荡然无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