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争斗(1 / 2)

加入书签

雨秋平这一次向国会申请预算时,商人们倒是十分痛快。这一次织田家的大危机和三好家的咄咄逼人让他们有了危机感,不敢再在雨秋家的预算上多作掣肘。

自从他们获得立法权后,一系列有利于商贸的法令被颁布,雨秋家也在多地兴办了大型的交易市场和便于商旅来往的驿站、官道。而这些商人们,甚至还在雨秋平的鼓励下开始投资建厂,想要建立像蓝翔花掘的军工司那样的大型工厂来生产一些军械武器,或者是建立一些规模较大的纺织厂、木材厂、制盐场、瓷器厂、炼铁厂、造船厂等等。自己设厂生产东西,肯定要比单纯地跑贸易要来得赚钱得多。而在以往的武家统治下,武士是不乐于见到商人如此大张旗鼓地开设厂房的。

靠着商路畅通、关税降低和投资设厂,他们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挣到的利润几乎顶得上过去三年的利润。为了保住雨秋家这个聚宝盆,他们甚至通过了一条新的税收法案,要在每个季度多向商人加赠一笔临时税款,用来保证雨秋家的军备预算。

不过,雨秋家内这一次和谐的蜜月期,并没能维持多久。因为一群人的到来已经被遗忘许久的上议院议员们。

在雨秋平收回原家、加藤家、川并众和野野村家这四家小豪族的领地时,曾经授予每家一个上议院的资格,他们有权对雨秋家的重大政策进行审批。然而,由于雨秋平在之后不久就出征近畿,再也没有返回尾浓,因而召开国会、法院等诸多重要的决策都没有和这些议员们商量。当雨秋平转封到河内后,他们也就留在了原领。直江忠平担心自己威望不足,把领地的管辖权还给了他们不少,他们几乎回到了过去时的地位,渐渐淡忘了自己上议院议员的身份。

然而,由于雨秋平在尾浓的领地被收回,他们几个也瞬间慌了。本来他们和雨秋平签订了为期十年的领地租借协议,十年后是有权收回这些领地的。可是眼下这些领地都被织田信长收归直领,和雨秋平没啥关系了,他们的协议也就成了一直空文。于是,他们立刻抢在负责搬迁的直江忠平的大部队上路前,就已经拖家带口的赶到了枫叶山城,要求雨秋平从河内的领地里划出几万石作为他们新的领地。

这一消息传来,国会立刻炸开了锅。因为雨秋家的法令,也就是他们国会制定的法令,虽然在理论上可以管辖到小豪族的领地,可是实际上却只在雨秋平直辖的领地内生效。那些北河内的小豪族们依旧维持着较高的关税,领地内层层设卡,对商人很不友善,领地内的居民也大多自给自足,并不融入经济中。

这样的领地几乎占据了雨秋家领地的一半,严重限制了这些町商人们的市场。他们在町的工厂里生产了不少的商品,急需要销售出去,可是这些小豪族领地内较高的关税却让他们头疼不已。更令他们不满的是,这些北河内小豪族还经常禁止人口私自外流。由于雨秋家在直领内大量征兵,剩下的青壮年男性本就不多,因此商人们的工厂所需的劳动力一向十分紧缺。劳动力紧缺引起的后果就是雇佣成本上升那些精明的近畿百姓眼看商人招不到人,纷纷要求更高的工资,令商人们苦不堪言。他们非常希望把那些小豪族的领地都划分到雨秋平的管理之下,让他们国会制定的法律能够管辖到那里,从而开拓市场、获取大量人口作为廉价劳动力。

不过,这些河内小豪族的背后却是有作为大法官的山高政撑腰。每当商人们试图向小豪族的领地伸手时,都会被山高政以“违反宪法”,“擅自干涉小豪族家政”为由而警告。

本来雨秋平的领地内就有将近一半是小

豪族的领地了,这四家新来的尾浓豪族又要分走几万石,这些商人哪里能坐视不理?他们生意还做不做了?工厂还招不招人了?眼看雨秋平由于一贯的“说到做到”的好名声,居然打算答应原赖房等人的要求,划出32000石领地给他们,国会的商人们一下子就急了。往往一向被法院警告的他们,居然主动找上法院,起诉那四家小豪族,宣称他们和雨秋平签订的契约不合法。

而在国会前不久制定的宪法里,并没有对雨秋平在过去签订的契约的合法性的规定,山高政一时间也不知如何判决。这一个案子一下子成了焦点,雨秋家内瞬间热闹起来。

天野景德抓住机会,让他的鸦在领地内大肆散播谣言。一方面说,山高政和北河内的小豪族打算驳回国会的不合理请求,还要求立法保证小豪族领地不受侵扰。另一方面,则宣称国会的商人们打算一鼓作气,剥夺尾浓四家小豪族和北河内豪族的领地。鸦的谣言攻势,成功火上浇油,原本就势不两立的国会商人和小豪族们已经几乎要打起来,甚至还有小豪族雇佣了忍者要刺杀国会领袖今井宗久和津田宗及这被鸦及时发现并挫败了。

雨秋平本来不支持天野景德在大敌当前的时候引起内斗,但是三好家的部队却因为秋收而已经各自返回领地,给了雨秋家坐观国会和法院争斗的机会,雨秋平自然也不会阻止。

国会的商人和法院、小豪族们互相攻讦,爆出了各种各样的黑料。他们和雨秋平这样的外来户不一样,都是在近畿土生土长的,彼此之间都是十分熟悉,丑事早已传千里。而为了争论双方的意见到底哪个刚好,小豪族们也派出了能言会道的家臣,在法庭和国会大厅里,和商人们唇枪舌剑地展开激烈的辩论,一时间竟然有些日后政坛的影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