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鏖战黎阳(2 / 2)
当壕桥铺平了足够的宽度以后,井阑、冲车、破城锤一拥而上!喊杀声震耳欲聋!
城头上,一名军侯面上闪过一抹残酷的笑容,他的身边,专程挑选出来的神箭手已经点燃了缠在箭杆的麻绵。当他大手一挥,火箭嗖嗖地射向了城下。
壕桥虽然填平了护城壕,但不可能严丝合缝,其间必然有空隙。这些擅射之士的任务,就是把箭从间隙中射入护城壕。
蜂拥而来的攻城部队争先恐后,他们谁也没有注意到,没有一支火箭射中人或者器械,而是全部钻入了地下。直到壕沟里冒出了烟和火苗,才有人大呼:“火!火!火!”
夏收方毕,诸如麻杆之类的引火物随处可见。壕沟里铺的,城上放的,全是高顺命人就地取材。
这位中郎将或许欠缺战略大局观,但不管是练兵,带兵,还是指挥,他都有自己的一套。朱广让他镇守黎阳,可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忠诚。
火,越烧越大,木制的壕桥很快就被点燃!
为什么加深壕沟?不是盼着有人掉下去摔个狗啃土,而是让火苗窜得更高!外焰温度最高,这个时代的人或许不知道这种说法,但已经明白其中的道理。
“快!冲过去!冲过去!后退者死!”你如果知道喊话的军官是谁,一定不会陌生。他叫徐荣,曾经是董卓麾下的得力干将。长安城破,董卓身死以后,他与董军残部共同向袁绍投降。袁本初是个爱才的人,徐荣很快得到了起用,现在官拜校尉。
“校尉当心!”一名西凉军旧部飞奔过去推开了他。险险避开了城上一击。当徐荣从地上爬起来定眼一看,一个巨大的火球正灼烧着冲车。随后,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的火球从城上坠落。
这些火球都是用麻杆和干草结成的,而且还在油里浸泡过,所以,不要妄想扑灭。
“壕桥要断了!”
“快跳下去!冲车要榻了!”
铁、血、火,三者的交融,描绘出了一幅悲惨的画面。攻城部队根本就难以形成有效攻势,他们被黎阳守军顽强地阻击在城下,利箭和烈火随时都在侵夺着他们的生命!
远处,袁绍及其幕僚和部将,难以置信地看着这一切。
离他几步之外的黄忠,几次欲言又止,此刻终于忍不住,上前道:“大司马,现在把部队撤回来,还不算晚。”
很多人把目光投向这位刚刚被召入幕府的掾属,没人怪他贸然发声,因为这简直是眼下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袁绍还在极力保持着风度,沉默半晌之后,他点头道:“击钲。”
但了解他的许攸却知道,说出这两个字,大司马用了多大的力气。
钲声大作!嘹亮而清脆!前线每一名军官都在听到钲声的最初一刻,下达撤退的命令。不急不行,壕桥正处在大火的包裹之中,一旦烧断,就连退路都没有了。
不久前,咆哮而来的攻城部队,此刻,仓皇而退。
而高顺就在确认敌军撤退之后,立即下达了停止射杀的命令。不是他慈悲为怀,而是他早作好了长期坚守的准备。而要达成此目的,光有人不行,还得有足够的物资。而箭,就是最宝贵的物资之一。
望着走时比来时还快的敌人,高顺面上也没有丝毫喜悦之情,只沉声说了一句:“弟兄们辛苦了。”
战斗结束不一阵,黎阳县令上得城来,寻到高顺,急忙揖手道贺:“恭喜中郎……”
高顺还一礼,但却道:“四个月后,县令再贺我会更高兴。”
就在他下城之际,袁绍把那柄精致的小刀钉入了软榻,铁青着脸跨上马背,往营地奔去。
他的幕僚部将也颇有些灰头土脸的模样,你说兴冲冲过河来,搞得气吞万里如虎的,结果开战第一天就碰了个头破血流,换成谁也高兴不起来。
黄忠和魏延这两位还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互相对视一眼,没有说话。但彼此之间都从对面的眼神中看到了震惊。从投身行伍以来,还从未见过如此惨烈的攻防战。尽管它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但也足以改写他俩对攻城池攻防的既有印象。
入夜,明月高挂,繁星满天。
夜风中,似乎还能闻到烟火气与血腥味。
袁军的营地,将黎阳城团团包围,不知是否有意,已经这个时候了,大营中仍旧火光冲天。
白天那场仗,对于参加的攻城部队来说是个噩梦,而对于在外头观望的将士,则是一个教训。开战之前,很多人都非常乐观。尽管他们之中不少人参加过当年的西征,见识过北军的骁勇善战。
但今时不同往日,袁骠骑官拜大司马,又录尚书事,成为朝廷唯一的领袖。而这次出征,更是奉了天子明诏来讨伐不臣。
可一过了河,想像中的壶浆箪食,望风披靡都没有出现。
一顶帐篷里,几名士兵根本无法入眠,白天那惨烈的一幕让他们心有余悸。好几个铺位空着,主人已经留在黎阳城下了。
“你们睡着了么?”
“睡个**。”
“唉……”一声长叹,先说话的士兵坐了起来。望着那些空铺,怔怔地发呆。
此时,旁边那铺的伙伴突然道:“照这么打,不知哪日才能破城?”
“是啊,防守太硬了,我估计今天没折一千,也折了八百。”
一提这个,其他伙伴都起来了,七嘴八舌地说,光咱们这顶帐篷就折了好几个,你推算推算就不难猜出折了多少人马。
讨论得正激烈时,冷不防帐外一声吼,吓得全都麻溜躺下去,大气不敢喘。
一顶大帐里,灯火通明。
自袁绍以下,主要幕僚和将领都在,今天带领攻城部队的徐荣正在“检讨”,气氛紧张而压抑。听完他的陈述,袁绍并不见责怪,命他坐下以后问道:“今天折损了多少人?”
“没回来的将近一千,伤六百多人,超过一半没法上阵了。”
这个损失说起来并不算大,但是从下令进攻到鸣金收兵,也就一个多时辰,如此一来,这个数字就值得探讨了。
“看来,这个高顺有些手段。在洛阳时,我倒没注意过他。”袁绍随口道。“有谁知道他的底细么?”
幕僚部将们互相张望,无一人知道高顺来历。
其实何止是高顺,整个朱广集团,包括其本人在内,对帐里这些人来说都是谜一样的存在。朱广崛起之迅速,仿佛只是旦夕之间。
这就是穿越者的优势,他了解你,你却不了解他。如果朱广在这里,他绝对可以清楚地说出在场每一个人的来历,甚至知道你的脾气性格。而你对他,除了知道他来自云中,家里从前是商人,还知道什么?
袁绍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自嘲地笑道:“说起来,我与朱广相识于洛阳,没少打交道,原本应该更多地了解他才是。子远,你以后要多提醒我。”
“诺。”“今天这一仗,经过诸公都清楚了,怪不得前头的将士们。若要说责任,先就在我,我一直认为朱广不过是个游侠,之所以能成事,不过幸运而已。虽然也有人提醒过我,说朱广之所以能发迹,在于其人总能把握住机会,由此可见其眼光格局。但我一直没有当回事。现在,我得承认,我确确实实小看了朱广。”语于此处,他停了一阵,而后加重语气道:“罢,责任已经明确了。接下来怎么办,诸公各抒己见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