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六章 幸福来得太突然(1 / 2)

加入书签

姜炜是山东人,大学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考上了北电导演系。

曲阜,众所周知是孔子的故乡,是黄帝生地、神农故都、商殷故国、周汉鲁都,是东方文化重要发祥地。

有的时候地理决定论真有其一定的道理,外表很儒雅的姜炜,骨子里却有着这个时代为数不多的理想主义者,有自己的硬朗,自己的坚持和气节!

典型的传统文人!

他写的剧都特别精彩,悬疑色彩浓厚、情节紧张抓人、台词文艺范儿十足,当然,免不了有些私货表达。所以他的作品基本上都是涉案剧,无他,涉案剧是最好夹带私货的题材。

可惜,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不让拍了。

有道是天无绝人之路,去年《暗算》的热播,让这些原本做悬疑题材的电视人一下子找到了出路。

悬疑题材和谍战同样相当匹配。而且谍战剧似乎也同样能够夹带私货,貌似更加隐秘。瞧瞧后世那位号称“谍战之父”的作品,或多或少总是能在当权者的身上找到现代的影子。

于是姜炜便看上了《潜伏》。

为什么是《潜伏》?

这一万多字的小说有什么魅力?

首先人物就很有特色,夫妻双方,余则成是文质彬彬的书生,翠平是个野蛮粗鲁的乡下女人,还抽着旱烟,两个人凑在一起,一定是有戏的,这便是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

小说里描写的翠平一口黄牙,嘴里咬着一杆短烟袋,喷出的浓烟好似火车头,脚边被用来当烟缸使的是他刚买回来的一方端砚……

高雅和粗糙一见高下,人物反差如此之大,却要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假装亲密关系,还要一起执行任务,这其中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讲!

看完小说,编剧的天然属性被激活,他立马想到了该怎么丰富这两人,原著,余则成本身就是我方人员,这样不好,得给他一个身份转换的契机……

翠平,这样的素质,肯定不适合地下工作,为什么要安排他跟余则成一起潜伏?

原著没说,但是姜为想到了几个点子,比方说组织原本打算让她的妹妹潜伏,可惜妹妹遇难了,不得以,安排了长相相似的翠平过来……

还有对手老马,好象有些单一,可能需要多安排几个不同的对手,同时对手之间相互有冲突就更妙了……

老姜越想越兴奋,赶紧联系作者购买影视改编权,然后就被告知早已被买走了,而买走的是新皓工作室,也就是现在因出品《石头》而很火的新皓传媒。

因为《潜伏》仅仅是一部一万多字的小说,姜炜一开始还以为他们要改编成电影,但一打听却发现新皓传媒同期购买的两部小说的影视版权,一部已经改编立项甚至马上就要开机了,而另一部却没有任何动静。

巧的是《双驴记》的编剧和导演正是自己的朋友刁一男。刁一男虽然是中戏出身,但跟他都是属于同一类人。

套用某位香港逼王的一句话:这个圈子里,诱惑很多,各种各样糟糕的事情也很多,但一定要保持住自己的初心,努力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有道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前路有光,初心莫忘!

姜炜和刁一男一向都是自诩就是这样的人。

大概也算是臭味相投吧。

于是乎姜炜便拜托自己的好基友跟新皓传媒那边带句话,能够版权转让最好,不能转让也可以合作。

而对方给的答复也干脆,版权不卖,但可以聊聊合作。

姜炜便兴冲冲应邀而来。

“姜老师,这是我自己写了一个大纲,另外根据剧情又增加了几个人物,您请掌掌眼。”

尽管贺新把姿态摆的很低,说话十分客气,但姜炜心里很不以为然,甚至还有些反感。他大学学的是文科,又是北电导演系的硕士,作为编剧和导演,他尤其看重剧本,对现在某些大牌演员动不动就改词这种恶劣行径特别深恶痛绝。

在看他看来一流的演员,根本不如一个三流的编剧,术业有专攻嘛。你演戏厉害,不等于你会编剧呀,装什么大尾巴狼啊?

他在接过贺新递过来的剧本大纲的时候,甚至已经开始再琢磨待会儿如何用婉转的措辞来评价手里的这份所谓的大纲,毕竟现在版权在人家手里,万一言语不当,可能合作就泡汤了。

余则成,28岁,军统青训班毕业,性格稳重,带着知识分子的追求……

姜炜翻开大纲,开头便是主角余则成的人物介绍,只是他看到第一行便眼睛一亮。大学历史系毕业的他太熟悉这段历史了。

所谓军统青训班是淞沪抗战期间,戴笠在上海郊区青浦组织抗日别动队,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他发现基层别动队员中有不少是失学、失业知识青年,让这些宝贵的知识青年充当普通的战斗人员太过可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