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矛盾(2 / 2)
如果不坚持不让“亡母”留下的房子,那个可恶的“女学员”,岂不是也要“趁虚而入”,打着跟“周教练”结婚、照顾他的名义,也堂而皇之住入那140平大房子中吗?!
周家两个女儿简直绞尽了脑汁,也想不出“两全其美”的招数,来对付那个“女学员”了!
感觉她们已经“老懵懂”的父亲,就宛如一个“人质”,被万恶的“女学员”给变相的挟持了。
真是晦气!
但“周教练”越是干脆爽快的表态:等他跟“女学员”扯了证以后,就会很快“搬离”140平方的大房子,周家两个女儿反而不敢在这问题上再“逼”她们的老父亲了。
万一把老父亲逼得一时“想不开”,有个什么“三长两短”,作为女儿的她俩,就真的“百口莫辩”了。
另外,在良心上也会受谴责,好似她们把老父亲一步步逼往“绝路”似的。
如此不堪的罪.名,周家两个女儿觉得自己承受不起!
直到某一天,真的在140平方的房子内,再也看不到老父亲“周教练”和那个“女学员”的身影了,这两个家伙真的无声无息地搬离了那住处!
周家两个女儿顿时慌了神。
她俩知道,单凭如今“周教练”负债累累的经济状况,不可能在外头购置新的商品房。
如今的商品房那叫一个贵啊。已经远远不是当年的那徘徊在“谷底”的房价了。哪怕是6线的墟镇上的商品房,也要大大几十万一套了。
老父亲哪里还有积蓄去购置新房子呢?
别说现在负债累累,就算是十多年前,“周教练”照样拿不出“首付”,来购置那套140平方的商品房。反而是“周教练妻子”,不声不响就存下了够“全款购房”的诚意保证金。
周家两个女儿,分析来分析去的,想到“周教练”毕竟工作几十年,手头没那么紧,况且他还买有“社保”,到去年刚好步入“退休的年纪”,每个月帐户上,总能领取一笔“养老金”。
每月有固定的“养老金”发放。“周教练”拿着这样一笔钱,就算购置不了新的商品房,拿来在外面“租房子”,那也是完全足够了。
“周教练”尽管晚年做生意“赔了”,赔光了他一辈子的积蓄。但他年轻时就坚持购买“社保”,而且购买的还是比较高的档次(反正不是买最低的那一档)。购买多年,到了60岁,已经购买了差不多40年的养老保险,远远高于“至少购买15年”的标准。
这种情况下,“周教练”一开始领到的退休金,本就不算低。毕竟他最开始的那20几年,都是在一线大城市的“大驾校”代他缴纳的“社保”。当时参照的便是一线大城市的“社保”标准了。
到后来,离开大城市的“大驾校”,自己返回南方家乡的小城市发展了。“周教练”没再选择“挂靠”的单位,而是以“灵活就业人员”的名义,自行按照“年度”继续缴交“社保”。
当时恰好是他做生意蒸蒸日上的“发达十年”。
在那段时间,“周教练”自己购买“社保”,比在大城市的“大驾校”更舍得啊。
“大驾校”顶多替他购买比较靠中间的“社保”档次,绝对不肯购买最高的档次的。
想都知道了。最低及最高的“社保档次”,都是参照那一年度的本地平均工资的比例,计算得出。
比如说吧,某“一线大城市”,某年度的月平均工资是5000元。那么,最低档次的“社保”缴费标准,就是60%,乘以5000元,那“灵活就业参保人员”的缴费参考月工资就是按照3000元作为“基础工资”。
“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保”的比例是20%(个人承担了个人及企业两部分的缴费了)。以3000元作为缴费“基础工资”,那缴20%,就是每月要缴纳600元。一年12个月,就得缴纳7200元。
如果是最高档的“社保缴费”标准呢?就按照当地平均工资的300%,作为参照“基础工资”。
还是上面“某一线大城市”为例。如果那一年度的平均月工资是5000元,这最高档的300%的参保“基础工资”,那就是15000元。
“灵活就业人员”每月需缴纳15000元的20%,作为“社保”参保费。那就得缴3000元。一年下来,“社保费”都得缴3万6千块。
乖乖啊,在那个年代,有钱人就不说了。其实对于许多普通的打工仔而言,其实辛辛苦苦做一年工,都才勉强可以挣到这3万多快4万块钱而已。
而对于有钱人来说,那仅仅是他一年缴纳的“社保费”,就花掉了。
有钱跟没钱,就有如此悬殊!
如果让自己来选择,“周教练”年轻时供职了20余载的“一线大城市的大驾校”,那是绝对舍不得替本公司的“员工”购买最高档次的“社保金”的。就算“周教练”是大驾校的“金牌教练”也好,舍不得就是舍不得。
毕竟一个“一线城市”的大驾校,要运营得起来,内部的员工人数,那真心不在少数。
它能替每个员工都购买到“社保”,就挺不错的了。怎么可能还购买最高档次的呢?那得多花费N倍的钱啊。大驾校要生存要发展,不可能如此不计成本的。
一些小的驾校(比如“周教练”家乡的驾校,甚至还懒得替教练购买“社保”的呢。干脆就每月给你多算500块钱,你自己购买社保也好,不买也行。都随便你。如果真要买,每月500块,其实也只是勉强够买当地最低档的“社保”而已)。
“周教练”在那“一线城市”的“大驾校”中,算是真正的“顶梁柱”型的教练人物了,因此“大驾校”才特别优待他,替他购买了中等档位的“社保”。
就是这样,驾校每年在他身上投入的资本,也要比请其它教练,多费一万多块钱啊。
因此,“周教练”在大驾校那20余年,其实购买的“社保费”,档次就不算低的了。
就那样,在“一线城市”的大驾校一呆就呆了20几年,而那段时间,也就是由单位替他购买了20几年的“社保”。购买档次并不低的“社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