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神童(2 / 2)

加入书签

梁腾心里还忍不住冷笑连连: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家伙啊!

吴瑕虽然无法确定“帝都”的房产最终可以涨多少,但肯定是会涨的。

吴瑕于是就干巴巴的安慰了几句熊千召,声称未来“帝都”5环边上的房价,肯定不止1万块每平的。所以现在买房算是算是储存一笔优质的固定资产。吃亏不到哪里去!

本来是事实的,但她的话听在大伙耳里,一点说服力都没有。

幸好熊千召房子都买了,那是用来招“上门女婿”,替他两公婆“养老”的投资,以后也没打算变卖房产的。也就是说,无论“帝都”的房子涨价或者不涨,熊千召都没打算卖掉房子。

熊千召对于“未来房价”的走势,其实没有那么太在意。

熊千召在意的是,如何还清房贷?!

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拥有一份收入稳定而可观的工作。

吴瑕就能提供这样的工作给他。

只要吴大小姐不改变主意,那就可以了。熊千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这一顿羊肉火锅宴,在双方坦诚友好的协商下,圆满完成了重大的交易。

吃完了饭,熊千召又一次跟吴瑕保证,回去他就请镇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抓紧敲定“开发区”1000亩地的出售底价。

到时候,两位老板如果手头松裕的话,就在“底价”的基础上,“溢价”多给个几百万。这样就不那么显眼,好像你一早就知道了相关部门的“底价”似的。

当然,如果不“溢价”几百万,就以“底价”成交。那也完全没有问题。他“老熊”哪怕担负一个被同事怀疑充当了“内.鬼”的角色,那也没啥了不起。

毕竟,熊千召搞掂了“开发区”1000亩地出售事宜,日后也确实是要“跳槽”到吴瑕介绍的高薪企业去的。这个中间,说是没有“猫腻”,别人打死也不肯相信的。

人心,就是如此黑.暗。没办法改变了的。

对于熊千召的话,梁腾和吴瑕不置可否。

现在“开发区”1000亩地的“底价”尚未出来,最终到底能不能完成交易,仍在未知之数。他俩现在就对熊千召作出某些“许诺”,那也完全没有必要。也没有意思。

一顿午餐吃得酒饱饭足,熊千召抢着结了账单。

梁腾和吴瑕觉得,这只是几百块钱的消费而已,熊千召哪怕“经济压力再大”,也不可能支付不起。这次就由他买单了。

反正大伙一块吃饭的机会还有。以后再请“老熊”吃一顿好的,就算是“礼有往来”。

熊千召刚结清了账,手机又响了。

他接通了之后,聊了没有多少句话,就挂了电话。

正像俗话说的,越简短的,反而是信息量越大的。

这个电话之后,熊千召整个人都宛如打了“鸡.血”似的,变得浑身上下充满了昂扬之气。

他满脸振奋,看着在座的三位,大声宣布:“刚才镇.长打电话给我了。今早镇上举行了委.员会议,已经敲定了‘开发区’的出售‘底价’。会议结束了现在,由我这位顶头上司亲自打电话来通知我。”

梁腾和吴瑕看他满脸都是想向人“邀功”的表情,但他俩就不肯遂了“老熊”的心愿。

因为明明知道就算不去询问,熊千召照样要开口把事情说清楚的。何况让老熊那么得意呢。

果然,等不到两位主角询问,心里虽然不无遗憾,但熊千召仍然精神振奋的说:“哈哈,我就知道镇上那群家伙,早就厌透了像个老鼠洞般填不满的‘开发区’。如果能早早的摆脱它,卸下这样一个包袱,贱卖都在所不惜。”

“果不其然,镇上能拍板的几个头头,他们的意思,尽管历年来开发区投入的资金达到了4千万。但鉴于现在‘开发区’完全处于停滞状态,干脆就以‘成本价’把1000亩地卖掉,就可以了。如果不是担心被扣上‘贱卖公.家的资产,镇上大概率还会在‘成本价’的基础上,打个七折来出售。按照刚刚镇里的通报: 4千万的成本价就是‘底价’。”

吴瑕有点奇怪的望着熊千召:“我记得你说过,当年镇上投入到‘开发区’的成本,累积已经达到了5000万之数。怎么镇上的头头们又说,成本在4000万左右?”

镇上“开发区”的账目,没有谁比身为负.责人的熊千召更熟悉了。

熊千召马上就想到了是怎么回事?

熊千召道:“4000万,那是统.计了征.地的费用,三通一平的费用。这两样,是最主要开支。是建‘开发区’实实在在的支出。”

“至于我把建设‘开发区’的成本统.计为5000万,那是把‘开发区’历年来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招商引资’的应酬招待费之类支出,也算了进去。”

“大小姐你不要看到现在‘开发区’仅仅只有我一个‘留守人员’。当年不是我当主任的时候,镇上也对‘开发区’的招商引资抱有很高期待,足足安置了十几二十个办事人员到‘开发区’。‘开发区’工作人员的开销,也是大头。”

“另外,就是以前频繁的举办‘招商引资’的活动,这都得费力又费钱。不管招商的成效如何,办活动费用,着实不菲。可惜啊,我当这光杆的‘开发.区主.任’,没赶上好时候啊。反正我当主.任这两、三年,连一次招商活动都没举行过……感觉我来这,就是混一份死工资的。”

“总之,我计算多出来的那1000万,就是把历年‘开发区’的工作人员工资,举办招商活动的开支,也计算了进去。而镇上的头头不像我算得那么精细,只觉得‘开发区’征.地和‘三通一平’的费用,才是成本价。或许他们认为,开发区的工作人员之类,都是从镇上抽.调的人手,就算不调到开发区来工作一段时间,搁在镇上,照样不可能不发工资给他们。因此,不能把那些人开销的工钱,也计入‘成本’。”

吴瑕和梁腾点点头,认可了熊千召的这种猜测。

“镇上的出售底价,就是4000万了。”熊千召干脆的说:“你们要嘛以这成本价出资,要嘛给个4200万……不需要多给。反正.台.面上过得去就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