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谁是奸细(1 / 2)

加入书签

目送太史慈、典韦、华雄、黄叙、张郃、褚燕和田丰七骑绝尘而去,杨奉的心情也有点如释重负,征服、剿灭异族是杨奉来到汉末时代最期望做到的事情,邪马台国和辰国的成功使得杨奉的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了,此次断然北征,与其说是为了扫除身后的隐患,使自己可以全力与袁绍、曹操、丁行周旋,其实不如说是杨奉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大动此干戈,更是为了拓展自己日后的疆土。

回了回神,杨奉策马转身,向信都方向而去,许褚、郭嘉两人急忙跟上。

一路之上,杨奉一言不发,弄得许褚和郭嘉两人面面相觑,不知道杨奉为何在送走太史慈等人之后反倒是变得心事重重了。

许褚是一个粗人,不知道该说什么,于是便朝郭嘉使了一个眼色。郭嘉会意,一夹马腹,纵马上前,与杨奉并行,转头对杨奉道:“主公,可是为太史将军等人担心?”

杨奉微微一笑,并未接话。

郭嘉见状,又道:“太史将军虽有衮州之败,但却也是因为荀谌投敌所致,非是太史将军能力不足。而且,此次太史将军又是主动请命,必然会小心万分,唯恐有负主公之厚托,而且还有符皓从旁相助,张郃、华雄、褚燕皆是我军之文武全才大将,征讨一个小小的高句丽,必然马到功成。”

杨奉见郭嘉误会了,停下了马匹,转身望了望身后,微微一笑道:“奉并非是担心子义,而是担心此战之后,会使得鲜卑和夫余等国有唇亡齿寒之感,联合起来,如此的话,我军下一步进军鲜卑和夫余便会是更加困难。”

郭嘉脸上一红,心中暗道,原来主公担心的并不是太史慈,而是如何能够进一步开疆阔土,看来主公思虑之远,非是我等所能及也。

许褚这时也赶了上来,驻马在杨奉的右侧,闻言忍不住插嘴道:“这有何难,子义素来骁勇善战,只要能够平定了高句丽,必然能够使得鲜卑和夫余等国望风归降,说不定兵不血刃便可一统北部各国呢。”

杨奉知道许褚的脑筋简单,对于这种问题只是单纯地从他自己知道的最表层去理解,摇了摇头道:“仲康此言差矣,我军将邪马台国灭国,将其国中男子杀的一人不剩之事,必然早就传到了北部各国,这个消息也许会为子义他们带来很大的困难,更可能会使他们因此而全军覆没。”

许褚吓了一跳,急声道:“主公莫要故意吓许褚,这样说来,子义他们岂不是回不来了吗?”

杨奉叹了一口气道:“也不是如此,我已经给了太史慈一个锦囊妙计,告之其在遇到第一个左右不定的困难的时候开启,也许能帮助他们解决难题。这次我之所以冒着这么大的风险,让子义他们率军北伐,其实也是为了日后的一统中原做一个准备。”

郭嘉已经明白了杨奉这样安排的目的,听了杨奉的这话,接口道:“主公是不是想吞并北部各国,然后一面从幽冀向西出兵,一面迂回包抄,出奇兵在其身后,丁行、袁绍等人必定会始料未及,措不及防。”

杨奉点了点头,道:“正是如此,此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能不能成功,就看子义他们了。若能成功,我等再毋须担心袁绍、丁行、曹操等人的联盟了。”说完之后,杨奉一夹马腹,纵马向前驰去,许褚和郭嘉见状,急忙跟上。

高句丽虽然是一个国家,却由沸流部、多勿部、椽那部、贯那部、桓那部五个部落共同组成,高句丽于公元前37年立国,这标志着沸流部的形成,公元前36年建立多勿部,公元22年置椽那部,虽然《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中迟至公元72年才出现贯那部,公元74年才出现桓那部,五部类似五个半独立王国。高句丽国家就是五部的政治联合体,高句丽王对各部的统治主要表现在对各部官员的任免上。

高句丽王并不是终身的,最多能在位二十年,更不能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子女,而是要在下台之前开一个“会群臣”,也就是五部部长会议,这既是高句丽国的最高决策机构,也是其最高执行机构。

“会群臣”其实就是从其余四部部长中选出一人成为新的高句丽王,在这一点上高句丽政权似乎是民主集中制在封建社会的一种体现。正是这种最民族和文明的政权交接的出现,才使得高句丽国能够逐渐强大起来,并且一直持续到了唐朝才被灭国。

在杨奉出兵高句丽的这一年,正是贯那部部长朱能任高句丽国王的第二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