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公孙南下(1 / 2)
就在杨奉刚刚巧得衮州、占据徐州之后不久,北平公孙瓒也灭掉了刘虞,占据了幽州西面六郡一国,实力更加强大,兵力一时达到四十万之众,公孙瓒自称幽州牧。幽州一统之后,公孙瓒野心更大,便有心图谋冀州,却又担心杨奉势大,难以对付。
其弟公孙范看出了公孙瓒的忧虑,问道:“兄长莫非是为了南下讨伐冀州之事忧虑?”
公孙瓒叹了一口气道:“正是,当年为兄与袁绍南北夹击冀州,没想到韩馥老儿竟然搬来了杨奉,为兄大意之下竟然败给了赵云小贼,铩羽而回,数年来引以为恨,而同为兄一起发兵的袁绍竟然得了冀南数郡,以之为根本,这才使得袁绍有了发迹的根本,而为兄除了损兵折将,徒耗钱粮之外,一无所获,这口气为兄憋了数年,今日幽州全部成了咱们公孙家的天下,为兄也该提兵再次同杨奉决战冀州了。”
公孙范急忙劝道:“兄长不可,如今杨奉雄踞四州,手下兵多将广,实力乃是天下诸侯之冠,兄长与之争锋冀州,岂有胜算?”
公孙瓒长叹一声道:“贤弟之言,为兄岂能不知,可是杨奉占据了青冀两州,其姨父丁原占据了并州,我军南下之路尽皆被其堵死,即便为兄不率军南下,杨奉早晚也会提兵北上,与其这样,还不如为兄先下手为强,趁杨奉衮徐立足未稳之际,突袭冀州,打他个措手不及。”
公孙瓒的话说的不错,并州、冀州和青州对幽州已成包围之势,杨奉早晚必取幽州,所以这便成了公孙瓒唯一的机会,一旦等杨奉在衮徐站稳了脚跟,公孙瓒便再也难与之抗衡了。公孙范听了之后,知道公孙瓒所言不差,也不再劝阻。忽然,公孙范想起了一事道:“兄长既然要南下冀州,不如联合袁绍,南北夹攻,岂非胜算更大?”
公孙瓒冷哼一声,不屑道:“袁绍,这个老东西滑的像泥鳅似的,其又是刚得豫北之地,岂敢在这个时候与杨奉为敌。”
公孙范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仍是一脸忧虑道:“话虽如此,但若是我军孤军进犯,恐不敌杨奉。”
公孙瓒神秘一笑,对公孙范道:“此事为兄早已筹谋已久,一旦我军与冀州军相持开始,为兄此计定会使得杨奉神智大乱,首尾不能相顾,冀州则可唾手可得也。”于是公孙瓒将自己的计划给公孙范细说了一遍。
公孙范听了之后,大喜道:“兄长之谋略,小弟万分钦佩,如此以来,冀州必归兄长无疑。既然如此,以小弟之见,此计应该进一步完善,兄长可给袁绍去两封相同的书信,信中约以夹攻冀州。一封送到袁绍手中,一封故意被杨奉截获,即便是袁绍弃之不顾,也可给杨奉造成一定的压力,使得不得全力北顾也。”
公孙瓒大喜,道:“贤弟妙计。”于是,公孙瓒当即书信两封,详以安排。
十日后,公孙瓒尽起大军三十万,从蓟城兵分两路,一路十五万,由公孙范率领,过安次、泉州,进攻渤海郡,另外十五万有公孙瓒亲自率领,走涿县、经范阳,进攻河间郡,两路大军共计三十万,号称六十万大军,可谓是浩浩荡荡,漫不着边际。
杨奉占据四州之地,兵力才只有五十万之众,而公孙瓒仅有一个幽州,兵力便已是四十万,不能不更让大家感觉奇怪。其实,根据杨奉的实力,四州之地大可招募大军百万,或者更多,但是杨奉并没有这样做。
一来是因为军队是和钱粮分不开的,若是招募了过多的军队,青壮劳力必然减少,粮草供应也就不会很及时,而且士兵地军饷也难以按时发放,这也就是说为何在真实的三国历史上,诸侯争霸都是打了一段时间,钱粮供应不上,便都开始暂时歇兵,待到税收和粮食到位之后再行交兵,原因便是青壮劳力大多都参军了,开垦的土地少,粮草的供应上便出现了断链的现象。
杨奉则不然,由于人口多,青壮劳力大多都被派往开垦荒地之用,平日还进行训练,可称得上是后备军。所以杨奉治下的粮草甚是富足,而且杨奉治下大力发展商业,税收的数目也是相当客观,这也就决定了杨奉的军队能够打持久仗,更是后来杨奉能够一统天下的最根本的原因所在。
第二个原因则是杨奉始终认为兵贵在精而不在多,只要训练到位,久经沙场,一支万人的部队绝对能敌得过其他诸侯的三四万大军,更何况杨奉手下大将如云,谋士如雨。也正是杨奉的过于自信,才有了后来的黎城之围差点要了杨奉的性命,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