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一章 尉缭表态(2 / 2)
向他国购粮的话,还有一个弊端,那就是等于昭告天下,己方的国力遭到了削弱。
这对于致力于创建后霸主时代的霸权制度,引领天下格局的昭王来说,是需要极力避免的。
在李斯汇报了往年税收成果之后,大朝会自然而然地进行到了下一个议题。
这也是包括扶苏在内,所有大昭武将们最为关切的议题。
这就是:昭国下一步的用兵方略。
正常来讲,除去要用来制衡齐国,且已经完全打服了了的楚国,昭国用兵的方向就只有两个。
一是赵国,二是魏国。
这是早在伐楚之战结束前,各国都已经洞悉了的。
现在的问题是,先进攻哪一国。
作为国尉,尉缭子对此自然是最有发言权的。
于是在李斯刚刚走回队列,将发言的位置让出来之后,尉缭子便在群臣的注视下站了出来。
“臣以为,当先伐魏。”
开宗明义,尉缭子不是李斯或者甘茂那种喜欢拐七扭八最后让你猜的类型,开口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国尉说说理由。”
始皇帝依然是一副冰山面孔,丝毫看不出他的倾向如何。
“唯。”尉缭子又是躬身一礼,然后娓娓道来。
“首先,相邦方才提到过,”说到这里,尉缭子与李斯的眼神稍有碰撞,但相互并未有示意动作,“因为各种问题,导致了今年的国库存粮并无往年充裕,因而作战时间最好控制在三个月内。”
始皇看向了李斯,“相邦怎么说?”
李斯明白王上的意思,这是要让他考量一下尉缭子所说的三个月是否正确,李斯沉思一番后点点头,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超过三个月的作战时间不是不可以,但到时如果国中再出现一次蜀中大震这样的祸端,很容易造成极大的损害。
于是始皇心中有了数,“国尉接着说。”
“赵国不比当日的西魏国小地狭,缺乏战略纵深,也不是不久之前四面应敌的楚国,能够集中兵力的赵军并非弱旅,要在三个月之内结束战斗,难度太大。
“其次,齐楚之间虽有嫌隙在先,且在熊启摄政之下,齐楚可以互相掣肘。但是战势易变,一旦时间拖过三个月,我国缺粮的困境显露,那么齐楚很可能先后,甚至同时背盟。到了那时,局面就危险了。
“最后,赵魏彭城对峙,起因可以归咎于魏国的不讲信义,故而不得人心。而且魏国在此次对峙中,受到的损失远比赵国要大,在赵、齐、楚都不太可能伸出援手,且国中又有魏无忌与魏王叔侄之间的矛盾,攻灭魏国的难度要小很多。
“而且若能联结故韩、两魏,我国就可以将中原完全掌握在手中。此后无论是南下、北上,抑或是东进,可选择的进攻路线就多很多了。”
听完了尉缭子难得的长篇大论,始皇沉默了一段时间。
然后,他又理所当然地问向了另一人。
“上将军以为如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