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1 / 2)
看到张濬脸上不可置信的表情,刘演立刻把这个所谓的《徙戎令》给解释了一通。
“世治,可曾听过当年江统所作的《徙戎论》?”
刘演亲切的叫着张濬的表字,以显示双方的亲近。
一听到江统这个名字,张濬立刻就是明白了几分其中的意味。
“江统大名,当年还不曾得闻,但是自从胡虏乱中原之后,江统大名早已经是如雷贯耳了。”
张濬有些感叹得说道。
江统乃是晋朝的尚书郎,出身陈留郡江氏,算是官宦世家出身。
早在并州匈奴人作乱之前的数年,身为尚书郎的江统就已经看到了边境胡人越来越多导致的潜在威胁。
江统向朝廷献上了《徙戎论》,建议朝廷把曹魏以来内迁的边境胡夷各族都迁出边境之外。
让他们都回到原本祖辈居住的土地上。
可惜,当时的晋室朝廷并没有采纳这个建议,而是继续把边境上的胡夷各族当成自己的兵源和提款机。
等到匈奴汉国大兴,继而攻破洛阳灭亡司马氏政权的时候,曾经献上《徙戎论》的江统早已经死在了战乱中的逃难路上。
“若是当年晋室朝廷能用江统的徙戎论,恐怕我不会以汉臣的身份与你对坐啊。”刘演也是一声叹息。
若是当年的晋室朝廷采纳江统的《徙戎论》,把所有的胡人都赶出塞外的话,刘演说不定根本不会出仕,继续做自己逍遥快活的豪门公子。
“物是人非,现在胡虏已经消灭了,难道邺城的天子还是继续迁徙戎狄吗?”
对于张濬来说,虽然也会感叹当年江统《徙戎论》中对于胡虏威胁的准确性,但也知道中原人口太少,为了兵源和税赋利用胡虏内迁也是有其中道理的。
他有些不太相信,如今作乱的匈奴人已经被讨灭了,剩下的小鱼小虾的杂胡根本不足为虑,那还不是任凭拿捏。
怎么就又搞出来什么《徙戎令》呢?
“当年的五部匈奴,又何曾不是恭顺呢?更何况,这些杂胡人数也是不少,光是祖逖讨平并州之后,就得到三万多户各部杂胡,再加上关中的各部杂胡戎狄,只怕更多。”
刘演继续说道。
“如今陛下刚刚下了命令,要各州郡都执行《徙戎令》。”
“《徙戎令》中怎么说的?”张濬好奇的问道。
他倒是想知道,刘预到底要用什么办法来迁徙这些戎狄。
要知道许多的戎狄,早已经在一百多年前就迁徙到了内地郡县,过着耕种蚕桑的日子,几乎与一般的汉人无异了。
“令中有两大条,先是定性何为戎狄,只要是戎狄,皆不可再继续居住。”刘演说道。
“如何定性的?”
“凡是不通汉人之语,不用汉人名姓,不尊伦理纲常,不登造黄册者,皆是以戎狄论。”
张濬听罢,暗暗点了点头。
若是遵照这些要求,那些早已经习惯了耕种的戎狄,肯定都是满足这些要求的。
若是不通语言,那就无法交流。
若是不遵守汉人的伦理纲常,继续那种父死子继的乱伦之道,必定也不为世人所容纳。
“登造黄册?那些人不都是各自隶属于豪酋吗,还用得着登造黄册吗?”张濬最后问道。
“若是不在官府登记造册,那些戎狄之民就只知道他们豪酋部帅,一旦这些人作乱,哪里会顾忌朝廷的威望。”
刘演紧接着解释道,“所以,朝廷有令,凡是登记造册者,一概都是不再统属与原来的部帅,全屏朝廷重新划分官吏统属。”
“这样的话,那就是断了那些部落豪酋的根啊。”
张濬不禁感叹,这一招是真的毒辣啊。
那些部落豪酋的根基就是这些部民奴仆,若是他们是去了部民奴仆,那就从鹰犬变成了鱼肉了。
不过,这个办法也只有现在的刘预可是施行。
数年之内,凭借数以十万计的汉军踏平了赤焰嚣张的匈奴汉国。
这等威吓力,可不是这些边境杂胡们可以抗衡的。
就算是有人心怀不满,也不可能生起造反作乱的心思。
更何况,听刘演的意思,汉军还给这些不肯就范的杂胡准备了另外的出路。
“那第二条呢?”张濬又是问道。
“第二条,凡是属于迁徙之列的戎狄,必须在一年之内尽数离开州郡。”
“一年之内?”张濬一听,离开就是有些诧异。
当年的江统《徙戎论》虽然要迁徙各部胡虏,可也没有说过什么一年之内这么急切的计划啊。
这么短的时间内迁徙的话,那些离开的戎狄部民恐怕很难带走充足的粮食。
一旦没有了粮食储备,他们返回塞外之外,一场普普通通的灾荒就能要了他们的命。
“如此急迫的话,难道就不怕这些戎狄去投秦州吗?”张濬试探着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