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屠羯【中】(1 / 2)

加入书签

崔遇听到刘预的话后,心中立刻涌起一阵焦灼。

如今的形势,对面的胡虏很明显即将陷入决定性的劣势,一旦青州汉军从中央突破胡汉步军,则胡虏的崩溃将无可避免。

从此之后,刘预这个“僭越”的汉天子,就将夺取冀州,跨据四州,拥有问鼎天下的绝对优势。

眼看着刘预即将走向另外一个胜利,崔遇可不想在这个关键时刻,因为部曲作战不利而在刘预心中遗落埋怨。

“陛下放心,小儿辈难免历练不足,待我亲去,替陛下督令清河子弟,必将人人奋勇争先,今日定将胡虏聚歼于此!”

崔遇朗声说道。

刘预非常满意的颔首,命令掌令符的亲卫过来,赐予了崔遇专门符节,命令崔遇速速前往右翼,代替自己晓喻那些清河等郡的新附士卒,要把握机会建功立业。

“崔公,替我告诉冀州的壮士们,对面不仅是凶恶的胡虏,还都是大把大把的军功啊。”

刘预说着,扬起手中马鞭,向前一指。

“肥田美宅,泽被子孙,皆在彼处,大丈夫此时不取,更待何时!?”

崔遇听到这话,心中顿时激情澎湃,用力握紧了手中的符节。

“陛下,臣定然不负厚望!”

望着崔遇离开的背影,刘预也明显感觉到了这个士族宗长心中的变化。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的一东一西两个“汉国”相争,晋室很明显失去了中原核心地带,再想恢复往昔的势力范围,可谓是希望渺茫。

清河崔氏处于冀州必争之地,根本没有办法独善其身,必须得选择一方站队。

相比较而言,两个僭越的“伪汉”之中,青州的刘预很明显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刘预知道自己的右翼最为薄弱,但其位置靠近清河,根本没有胡虏骑兵活动的空间,所以面对的敌人也同样是冀州豪强,只不过双方投靠的势力不同罢了。

如此一来,刘预觉得总能维持一个旗鼓相当吧。

“陛下,胡虏来送死啦!”

忽然,冉良的喊声传到了刘预的耳中。

刘预赶紧转头看去,只见青州汉军的左翼,正在面对胡虏骑兵的冲阵搏杀。

胡虏骑兵如同汹涌的潮水一般,携带着排山倒海般的呼啸声,向着青州汉军的步军阵列冲击而去。

“胡虏果然是有些胆量!”

刘预看到胡虏骑兵的气势,颇有些一往无前的感觉。

这些肇启中华三百年乱世的蛮族,果然不只是一些野蛮人,其部族式的悍勇至少看起来,是很像那么一回事的。

因为数万大军展开在平坦的大地上,哪怕刘预起身立于马镫上,也根本无法完全看清远处左翼的局势。

“胡虏骑兵声势虽大,但是我大汉步军皆为甲士,如此的冲杀,如果不能胡虏不能速胜,其士气定然很快消卸!”

刘预大声的跟周围的将领们说道。

果然,就如同刘预所说。

声势震天的左翼攻防中,阵列坚定的青州汉军步兵,很快就用高昂的喊杀声做出了回应。

“胡虏虽凶,但我左翼诸军旗帜皆在,就算是旅帅旗都不曾倒伏!”

踩着马鞍张望的冉良,很快大声的说道。

听到冉良这么说,刘预的心中更是大定。

这些胡虏轻骑兵声势浩大,但是真要让他们不顾伤亡直接冲击步兵阵列,那就是绝对的送死。

他们也只是起先利用骑兵的声势,来威吓敌方的步兵,真到了接战之前,都是从步兵的侧翼掠过,利用步兵防守的间隙发动进攻。

如此一来,一旦步兵的阵列和战斗意志顽强,这种轻骑兵的冲锋,根本难以取得多少战果。

“胡虏技穷!”

刘预高兴的望了望前方交战的双方步兵阵列,虽然有越来越响亮的号角催促,还有凶残的督战队押阵,但是很明显胡虏步兵马上就要因为恐怖的战损而崩溃了。

这种完全不顾死伤,不轮序替进的步兵战斗,其血腥程度根本不能让正常的士兵坚持太久。

“击鼓,中军全部压上,重击之下,胡虏必败!”

刘预大声的下达了中军突进,发动致命一击的命令。

随即,整个青州汉军的阵列上,所有的战鼓都被敲响了进攻的声音,无数大大小小的旗帜来回的摇动着,催促着诸军营旅的士兵,做最后决定性的拼杀。

霎时间,响彻天地之间的号鼓声和喊杀声,盖过了所有其他的一切。

在这种声势震天的气氛下,汉军右翼的冀州新附军也加快了重新整队布阵的速度,唯恐耽误太久,而失去追亡逐北的机会。

在中路全军压上的汉军步兵,很快就把原本死命坚守的胡虏阵列给击的四分五裂。

密集涌上的汉军步兵,与胡虏步兵展开了更加残酷的战斗。

枪矛刀剑的碰撞声,杀戮的嚎叫,很快就把胡虏步兵最后的一丝胆气给消耗掉了。

胡汉中军的后方,左司马程遐焦急的看着前面的一切,已经是脸色苍白,满脸的冷汗直流。

“将军,时机已到!再不出手,恐怕就要晚了!”

程遐的声音也已经颤抖了,他从来没有见识过如此惨烈的步兵交锋。

其实他不是为青州汉军的战斗力感到惊讶,而是为己方的胡汉步兵的战斗力感到惊讶。

这些胡人、晋人杂糅而成的步兵,仅仅是提供了衣食,再加上平日的棍棒约束,还有战时的残酷督战,就能爆发出如此可怕的战斗力。

竟然能抗住近两年以来,素有威名的青州兵如此凶猛的进攻。

听到程遐的话后,石勒的眼神变得非常的兴奋,眼前的一切,都是依照着自己的计划进行着。

“这些步卒,倒是有些可惜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