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袁孚【上】(1 / 2)
青州,临淄。
当刘预刚刚占据青州,控制了临淄城之时,总是觉得自己这一次有了充足的人力和物力。
这下可以放开手脚,把自己之前一直想要做的炼钢、造玻璃、造瓷器,甚至是生产huo yao造火炮等等一系列超越时代的科技产品统统试验出来。
但是,现实很快给了刘预重重的一击。
或者说是符合魏晋时代水平的社会生产力很快给了刘预重重一击。
许多刘预知晓原理和工艺的技术,在真正想要实施的时候,却发现根本没有足够的前置科技水平来予以准备。
就比如炼钢、烧玻璃需要的炉温技术和相应的耐火材料,就是一个大问题。
虽然自东汉开始,就有了许多能达到这俩要求的工匠,但是这些技术往往都是许多工匠视若不传之秘的看家本领,刘预真正到了实施的时候,却发现总是缺这个缺那个,不说是从头开始吧,也得刘预亲自命人试验许多必需的技术。
而且青州这地方,虽然自从齐国开始就是天下有名的盐铁之地,但是铁矿的品质实在是一般,冶炼出来的钢铁还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进行加工。
除了这些技术上的因素,最大的问题,同时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人力物力的不足。
这时候,刘预真真正正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生产力制约技术的发展。
以如今的青州人口,在保证五万数量的脱产和半脱产士兵情况下,已经是非常的吃力了,以刘预接收到的原本的工匠人数,很难开展那么多的技术试验,但是如果增加大量的工匠人数的话,就必须要从原本就紧缺的农民中抽调人手,这样一来,原本就处于粮食危机边缘的青州农业,恐怕就真的要面临更加严重的饥荒。
所以,一切的前提,都必须要保证粮食的生产,要想大跨步的试验黑科技,就必须先完成人力物力的积累。
不然的话,要是刘预一意孤行,不顾一切的就要施展自己的黑科技大发展,以如今青州的烂包光景,恐怕自己的黑科技没发展出来多少,就得面临分崩离析的危机了。
就是因为这些原因,刘预原本设想的许多发展科技树的计划,都不得不暂时搁置了。
不过,在西晋时代,许多的科技工艺已经处在即将步入成熟的时候,只需要刘预提出一些小的建议,就能捅破最后的窗户纸。
所以,此时青州取得成效最大最快的工艺改进,除了宋元时代版本的晒盐法之外,就是瓷器的烧制和huo yao的制备。
中国的“瓷”字,就是在魏晋时代才刚刚发明出来的,用以区分陶器,所以在西晋这个中国瓷器技术成熟之后的第一个大发展时期,刘预把诸如烧制、炉温和彩釉等技术试验起来几乎毫无难度。
而且,青州自从上古时代就是最早生产陶器的地方,一直到魏晋时代,都是天下瓷器重要的生产地。
刘预的一番关于瓷器的试验,相比于其他的炼钢等,简直不要太容易,甚至都不需要额外增加工匠人手,只是改进原本的炉窑和工艺,就完全可以胜任。
很快,青州就试制出来了各种各样的瓷器,不同于魏晋时代最原始的青瓷,这些花花绿绿的晶莹彩瓷,刚一出现就让那些亲手制造它们的工匠都惊叹不已。
这些人几乎全都对于教给他们相关工艺的刘预膜拜不止,他们觉得这个刺史简直就是得到了某些神仙真传,再怎么着,也应该是得到了天师道君的某些仙法,不然的话,他们这些烧了一辈子瓷器的工匠,为何都做不出这些瓷器,而刘预简简单单几句话就能令他们造出来呢?
其实,当刘预见到这些瓷器的时候,他真实的想法是,这个时代的手艺,与后世的明清相比,还真是古朴的可爱,许多工艺和绘制都是差的太远了。
不过,这些瓷器是足以傲视这个时代任何同类的。
可惜,与粮食布匹不同,瓷器这一类实在不算是第一梯队的必需品。
就如今西晋末年天下的纷乱之局,这些堪称当世珍品的瓷器,真正的销路却是十分有限。
在数量没有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时候,反而几乎全被青州本地的豪强世家给购买消化完成了。
不过,刘预还是留出来了一部分精品,用来向外销售。
至于销售的对象,也不是别人,正是刚刚结束了与刘琨对峙的幽州刺史王浚。
因为迫于匈奴汉国的压力,并州刺史刘琨在司马越或者说是皇帝的调解下,主动让步向王浚示弱退让了。
本着迅速息事宁人的原则,东海王司马越在夺取洛阳,重新掌控皇帝之后,立刻加封各个州的实权人物。
诏令加授并州刺史刘琨为平北大将军,而幽州都督王浚更是加封为三公之一的司空。
从法理上来说,此时的王浚已经是可以和执政的太傅司马越相提并论了。
从实际情况上看,大晋的司空王浚自视甚高,其实觉得司马越是比不上自己的。
特别是这一次逼退并州刺史刘琨主动让步后,王浚更是觉得这天下之间,他已经是隐隐的第一人了,至于皇帝和太傅都不过是一身皮罢了。
在司马越击败苟晞之后的这一番大肆加封中,刘预当然也是有份,这是的刘预甚至觉得再这么下去,恐怕自己姓名之前的名号就要超过某个铁王座的继承人了。
他现在是西晋天子正式任命的征东将军、都督青州诸军事、青州刺史。
临淄刺史府邸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