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鞑子来了(2 / 2)

加入书签

龙王庙里没祈祷完的妇人,手脚并用从地上爬起,背着吓哭的孩子,朝宁远城方向一路狂奔,鞋子跑掉了也不敢回头。

一时间在宁远城外的军民,也急忙收敛人畜,拼命逃回城内。宁远城由大明原蓟辽督师袁崇焕主张修筑,天启年间建成后一直是关外重镇。

松锦大会战中,明清双方投入十几万大军参战,从崇祯十三年清军围困锦州城起,到崇祯十五年松山城被清军攻陷,明军主帅洪承畴被俘止,以明军惨败告终,明朝倾尽国力打造的九边精锐损失殆尽,只剩数万残军跟随吴三桂退守宁远,之后明朝在关外的城池悉数陷落,仅剩孤城宁远。

崇祯十七年,辽东总兵吴三桂率四万关宁军在此驻守,加上军士家眷和百姓,宁远人口多达三四十万!

此时,只见东北方向风云突变,数万满清骑兵的马蹄,扬起了一阵沙尘暴,如压城的黑云,让宁远城楼的大明守军感到心惊肉跳!

辽东总兵吴三桂却面不改色,腰佩一柄崇祯皇帝去年御赐的尚方宝剑,坐镇城中的鼓楼统率全局,督军迎敌。

崇祯十七年三月初三,吴三桂的官职还是大明辽东总兵,他在宁远城鼓楼上视察敌情,在东北方向山坡上,一队镶白旗骑兵最先出现,接着出现镶蓝旗。过了片刻,一小队白摆牙喇兵也出现了,他们的水银甲,在阳光下闪着白光,格外耀眼。

吴三桂对身边的辽东副总兵冷允登说:“看情况,这次敌军主要是镶蓝旗和镶白旗!从他们的马蹄声和扬起的灰尘来看,来的鞑子不会少于三万,一场恶战在所难免,兄弟们都准备好了吗?”

“吴帅,我们都准备好了!”大明辽东副总兵冷允登高声回答道。

吴三桂点点头,拔出腰间的尚方宝剑,直指关外低垂的苍穹,朝身边诸将吼道:“众将听令,副总兵冷允登守东面,副将杨珅守北面,参将冯有威守西面,游击郭云龙守南面;本帅提督全城,炮兵骑兵步兵就位,相互援应!”

“城在人在,城破人亡!”众将迅速就位,誓死保卫宁远!

这次率军来攻宁远城的,正是满清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的镶蓝旗和武英郡王阿济格的镶白旗。

崇祯十六年,皇太极猝死盛京宫中,睿亲王多尔衮和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争夺汗位,济尔哈朗偏向于支持豪格。当上“叔父摄政王”的多尔衮怀恨在心,为削弱济尔哈朗的势力,明知宁远城有十余门红夷大炮,还有吴三桂的数万关宁铁骑,易守难攻,还与满清群臣商议,让济尔哈朗亲率九十六个牛录的镶蓝旗务必拿下宁远城!而阿济格的镶白旗效忠多尔衮,是来助战的。阿济格是多尔衮同父同母之胞兄,母为大妃阿巴亥,年轻时就是旗主,颇有战功。

多尔衮还派了满清第一勇士——巴牙喇纛额真鳌拜,让他率两牛录白摆牙喇兵督战。出征前,多尔衮密令鳌拜:“如济尔哈朗不下令镶蓝旗死战,汝可于阵前击杀之!”

晌午时分,宁远城上空阴云密布,三万余满清军队全部出现在宁远城北岗,于灰山、窟窿山、首山、连山、南海,分为九营,绵延数里,对宁远城形成包围态势,并准备好了攻城云梯和火炮。

济尔哈朗脸色铁青,扬着马鞭巡视阵前。他一向为人谨慎,用兵颇为沉稳,他知道吴三桂的关宁军战斗力在明军中数一数二,而且多尔衮夺权的野心开始膨胀,同为摄政王的他,必须保存镶蓝旗的实力!当时,满清诸王以骑兵多寡看实力,于是,济尔哈朗命令阿济格的镶白旗骑兵先出战,把宁远城外没来得及逃走的明朝老百姓往宁远城方向赶,以此羞辱和激怒明军,引诱他们离开深濠或阵地,从而给他的镶蓝旗骑兵创造驰骑纵击的机会!

吴应熊站在宁远城北的城楼上,听到“哒哒”的马蹄声越来越响,马背上的鞑子不时还发出一阵阵如野兽般呼嚎怪叫,他们像恶狼追赶疲乏的羊群,追逐前面一千多位衣衫褴褛的明朝百姓,这些人多是行动迟缓的老人、孩子、妇女,他们被满清的鞑子驱赶,人人惊慌哭喊,满脸绝望。

吴应熊不忍心眼睁睁看到大明的这些边民被杀,体内的马血一下子沸腾,主动跑去向城头的吴三桂请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