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捧着金饭碗讨饭(2 / 2)
“我觉得大学生创业的条件已经成熟。首先,从大环境层面来讲,去年,我国已经确定了市场经济的地位,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去年我国Gdp同比增长14.2%,汽车销量首次突破一百万辆,民营科技公司数量突破家,仅京都一地就新成立了3000多家......”
听着孙建国对这些数据信手拈来,李校长不禁眼前一亮。
这次事先自己可是什么招呼都没打,临时找孙建国过来了解情况的,他肯定没有时间准备,这说明对方早已把这些数据烂熟于胸。
其实对于孙建国来讲,了解国计民生相关的数据,只是习惯罢了。毕竟做生意不看新闻联播、不了解经济政策,如何及时发掘商机?如何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孙建国继续说:“其次,就是就业政策的变革带来了积极影响。由于国家之前实行的是包分配政策,所有大学生毕了业不愁工作,根本没有创业的必要,现在不一样了,每个人得为自己的前途着想,既然有创业这条出路,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再次,随着高校录取率的逐年升高、大学生毕业人数的逐年扩大,相信就业问题也会慢慢摆上日程。未来十年、甚至五年,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一定会越来越多。从宏观上来讲,这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而鼓励大学生创业正是解决方案之一。
“我是这样想的,假如有一百个创业,即使只有1个成功了,这种成功至少也能提供100个就业机会,这100个就业机会当中,我想大学生应该可以占到相当一部分...
“大学生创业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还可以为其他大学生、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何乐不为呢?”
李校长点头道:“说得好。作为学校,不能不考虑就业问题,让你们上晚自习,也是一种措施...那产学研相结合呢?”
孙建国道:“高校是科技密集型单位,科技成果转化成经济效益,这个本身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国内已经有了成功的先例。
“比如京都大学王选教授创办的方正集团,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使我国印刷技术告别铅与字、迈进光与电,而且为京都大学、为我们国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反哺高校的科研事业,为教学和科研创造更好的条件,这不正是产业、教学、科研相结合吗?
李校长点点头:“最近报纸上不是有新闻吗,说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科研人员就一定要清贫、为什么科研人员就不能发家致富...”
他沉思片刻,又说:“可是这个科技成果转化,现在来说还是不多呀...”
孙建国说:“科技成果转化难吗?我觉得难也不难。难就难在思想和头脑,而不是技术本身。在这次开发过程中,一位师兄的话给了我很大触动:他说电路设计太简单,要不是看在院长的面子上,他都不愿意参与。
“咱们学校这么多科研人才、掌握了这么多先进技术,却没有孵化出一家像样的校办企业,唯一一个机械厂还半死不活,就像捧着金饭碗讨饭。
“像我们开发这个收银系统,不论软件技术、还是硬件技术,各项技术在咱们学校都不算尖端科技,我们只是把各项技术合理地融合到一起,创造出了全新的产品...”
孙建国和李校长一直聊到一点四十,眼看就要上课了,李校长才意犹未尽地结束了谈话。
“你先去上课,回头...给你两个星期吧,你把刚才说的内容,整理成论文交给我。”
孙建国谈了一次话,没想到给自己找了这么个活,就想着能不能推掉:“可是校长,我是学工科的,文科的论文怕写不好...”
李校长笑道:“我也是学机械的,还不是一样?没有人一上来就会写,写不好要紧,写完了拿给我,我帮你修改。”
↑返回顶部↑